李商隐少年早慧,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李商隐《苏落亭送崔庸崔琰》

竹坞无尘水清,相思隔重城。

秋荫未散,霜飞晚,残荷留听雨声。

欣赏

李商隐是一位智慧早熟、文名学历早的青年,却一不小心陷入了权贵斗争的漩涡。 于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不幸,让他感受到了早年生活经历的痛苦。 他的人生经历,很多难以言喻的痛苦,最无聊的感觉,以及内心的压抑,都写进了诗里。 可谓“为爱而写”。 因此,他的诗总是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情深意远”,在一种虚幻的委婉中体现着一种深意。

《苏陀亭送怀崔邕、崔滚》就是这样一首非常感人的诗。

“竹坞无尘,水坎清清”,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文笔勾勒出驼石亭的环境:碧水、秀竹、幽亭,清静淡雅。 然而,也正是这片远离喧嚣、清静清净的地方,衬托出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 这种相思无痕地表现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孤独; “相思隔重城”,地理的距离无情地封锁了彼此的思绪。 诗人目前居住的驼石阁与崔氏兄弟居住的长安,相隔千山万水。 诗人只能依靠风云,将思绪悠然飘向长安,以寻找孤独。 中间的舒适,远处的贴合。

读李商隐的诗时,常常会无意中发现“别”字。 而“分离”二字,却滋生了无尽的“怨”和“恨”。 “新知遭俗,旧知隔良缘”(《风雨》),这是朋友之间难以言喻的恩怨; 相隔天涯的恋人之间的仇恨; 这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非常有名的《夜雨北送》:“你归来未到,巴山夜雨满秋塘。何须共剪西窗烛,却谈何时?”巴山晚上下雨。” 也寓意着“别离”,是一对真诚的情侣在夜晚不能剪蜡烛的惆怅和凄凉。 这个“别”字无疑是诗人立于世间的写照,而正是“别”字造成了太多的距离,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大痛。

“秋荫不散,霜飞晚”,此刻,抬头仰望天空,雨已变得浓浓的,雾蒙蒙的。 这样的场景给不够清晰的心情蒙上了沉重的阴影,阴郁的心境给场景增添了一层灰色。 情与景、心与物合二为一。 “留荷枯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为后人所称道的神奇之处。 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敲打在枯萎的荷花上,凄凉而错落有致的声音,该是怎样的韵律呢? 枯萎的莲花无疑是一个腐朽的形象。 枯荷偶尔的“停留”赢得了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只是悲伤的雨声。 干荷秋雨清韵谁能解? 干荷是诗人的化身,而“雨声”远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旋律,或许也是诗人在异乡孤独时抚慰相思、排解孤独的魅力。

全诗紧紧抓住标题的“情”。 诗中的竹子、碧水、幽阁、枯荷、秋雨,都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段,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这首诗的意境清丽优美,所孕育的意境极为深刻。 诗人虽然“与朋友分离”,但他始终期盼着“交流”。 这也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连心”。

【李商隐少年早慧,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曾国藩的治学智慧,绝对不容错过! 下一篇:中国艺术国学门设立暨湘湖校区启动仪式在湘湖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