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芳芳 林跃】北京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有效监管下校服市场化”的意见》,作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各地校服多年来,世界各地的校服因款式差、质量差、强买强卖等问题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抱怨。为此,北京市教育局表示,推动“校服市场化”可以有效改善校服质量。校服的性价比。
说到高品质校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校服,它时尚、充满个性,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不过,日本也经历了进步和市场化。 时至今日,日本家长仍对其提出批评。
在日本,小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必须穿校服,一般分为普通园服和穿在休闲服外面的“游戏服”。 进入小学后,日本大多数小学都允许学生穿休闲装,但也有少数私立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 初中和高中学生,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将统一分配相同款式的校服。
日本的校服主要分为三类,即水手式校服、立领式校服和西装式校服。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水手服有几个渊源:一种说法是,它是由福冈女子学院院长伊丽莎白·李根据1921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设计的,后来逐渐在日本各地传播开来。 ; 另一种说法是它是由名古屋金城学院设计的。 1920年,一位美国老师根据自己孩子的衣服制作而成。
以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为蓝本,日本的校服颇受许多海外年轻人的喜爱。 但其突出缺点之一是价格非常昂贵,甚至可能形成市场垄断。 这是日本政府多年来想要改进的一个关键点。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17年的一份校服价格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日本校服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日本校服均价为27000-28000日元(1元约合18日元),而2016年则涨至32000-33000日元。 此外,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今年9月发布了《女高中生统一物价排名(2021年)》。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青森县青森市(51,000日元)和秋田县秋田市(49,000日元)。 日元),熊本县(47,000日元)。 这三个城市都是日本的地方城市,由于受到少子老龄化的影响,并不是很繁华。 统一物价之所以在日本名列前茅,主要是因为学生数量减少,商家为了盈利不得不提高价格。
校服的目的是方便学校管理,减少攀比,提升学生的平等意识。 然而,连年上涨的物价也让很多日本家庭感到不舒服。 日本《朝日新闻》此前报道,有家长表示,“义务教育的校服这么贵,不符合教育本身的目的”。 旅日中国家长金女士曾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孩子校服的情况。 她说,从小学开始,不仅要购买衣服本身,还要购买配套的书包。 一套要好几万日元,而且还有货。 如果90%是新的就需要更换。 日本学生葛西也向记者回忆,自己在小学时成长得很快,很快就要换上新校服。 中学时期,校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穿了。 进入学校后,他不得不购买几套,其中一些利用率很低。 “这非常浪费。” ”。
校服市场的垄断一直是日本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日本媒体曾表示,校服制造商很少,甚至只有少数知名制造商。 厂家与学校串通垄断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东京经济》去年报道称,爱知县6所县立大学非法与3家校服制造商勾结,垄断当地校服市场,导致校服均价超过6万日元,比日本全国平均价格高出11% 。 。 美国《赫芬顿邮报》(日文版)网站编辑金光山雅子认为,降低校服价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以县或市为单位定制校服,以降低成本; 学校采购校服时,应引入多家生产商、贸易商竞标。 据日本《中日新闻》报道,日本一些NPO组织对用过但整洁的校服进行消毒,免费提供给贫困家庭的孩子。
除了价格之外,日本校服还存在其他问题。 校服虽然统一了学校服装,但可能会引发不同学校之间的比较和歧视。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历了校园暴力和学生斗殴事件频发的时期,不少学生非法改装校服。 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想出了管理对策,设计出更难修改、更具时尚感的校服,反而激起了学生“想穿好看校服上学”的风潮。 精英学校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
【极少数私立学校要求必须穿校服称款式新颖充满个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