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一是题材多以思乡思乡为主,二是多注重诗歌表现手法的欣赏。 而纵观2007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题材丰富多彩,特别是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诗词登上高考舞台; 二是注重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察。 这两个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全面审视诗词考点的前提下,既要把握高考走势,又要击中考生的薄弱环节。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应该突出对咏物诗的回顾。
先说物诗的整体面貌。
1. 概念。 什么是关于物体的诗? 它是根据诗歌表达的特点来分类的。 指在诗歌中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利用事物的特性。 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2.技术。 这类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物象表达志向(符号),也可以拟人化。
3.特点。 身(物)之妙,寄托(意)之深。 “物”是诗歌歌唱的对象,“志”是诗人借助物所表达的一定的思想感情。 关于物体的诗如何写物体? 八个字:相似与不相似,既不相似也不分离。 也就是说,我们要抓住写对象的特点,“是这个东西,不是那个东西”,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对象的外在特征,而应该写对象的内在魅力。物,从而反映人们的情感。 驰。 “目标”和“野心”之间是什么关系? 写物诗的重点不是写物,而是通过物写人。 就是把物体拟人化,通过物体表达愿望。
4、美观效果。 形象生动,含蓄含蓄,意义超出言语。
我们先来看看咏物诗的基本类别。 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唱同一件事,表达不同的情感。
以唐代蝉诗三首为例:
虞世南《蝉歌》:“露珠垂饮,流树声从疏桐中流出,非借秋风高声远。” ”
骆宾王《狱中蝉》:“西蝉鸣,南冠宾客沉思,不忍玄殿影,来歌白头人。”露水重难飞入,风吵易沉,无人相信高贵,谁能表达?于心。”
李商隐《蝉》:“高功难填,白白蹉跎仇恨。五时疏,绿树无情。细官秆犹遍,故乡已被夷为平地,范军最令人惊恐,我也说,家里人清清楚楚。”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事物、注重比较、善于模仿。 但由于诗人所处的境遇、地位、气质不同,诗中所体现的情感也有很大差异。 三位诗人中的一位是高官,他用蝉象征高尚的品格、傲慢的名声、充满自信和满足; 一个是囚徒,自怨自艾,用蝉来形容挫败的痛苦; 一个是落魄书生,感叹蝉,感叹自己。 感叹自己的身世,是文人的一种可悲的抱怨。 虽然他们唱同样的东西,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念诵不同的对象表达相同的情感。
陆游《不算子·咏梅》:“邮局外断桥旁,孤寂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悲伤,风雨再多,我无心”争春,若众妒,则堕泥磨成尘,唯芬芳如故。” 诗人在歌颂梅花的时候,也是在歌颂自己。 梅花不随波逐流、不畏谗言、不屈不挠、永不后悔的作风,与陆游的人生经历、经历、性格、性格、情操完全一致。
王安石《北皮杏花》:“一汪泉水围着花身,花影妖娆,各有各的泉水,就算被春风吹成雪,也比被在南漠粉碎成尘埃。”
这首歌虽然是唱杏花的,但与陆游笔下的梅花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诗中的杏花不也和陆诗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碎裂,也不屈服于恶势力吗? 两人相同的兴趣和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对象来表达。
唱同样的东西表达同样的情感。
郑谷《菊花》:“王孙不宜比竿,九日枝紧鬓发,露秋香满池岸,故其别羡慕瓦树高大!”
菊花以对比的方式来写,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与其他花卉相比较,从而表达了诗人不崇高地位、坚守正直的品格。
郑思孝《画菊》:“花虽不盛开,却独立而有趣,宁可枝干霜死,也不可北风吹散”。 郑思孝是宋末诗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说菊花独开,远离花丛,表明不会与元朝合作。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死在枝头,也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菊花高傲孤傲的姿态,表达了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也不投降元朝的决心。
两人吟唱菊花,一致表达不改节操、坚守人格。
最后谈谈咏物诗的命题特点。
结合咏物诗的特点,探讨了物与志的关系。 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候选人不能准确把握目标和愿望之间的契合点。
例:下列唐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形容兰若(香兰、杜若)清新茂盛。 它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全诗用了哪些技巧来描述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感受(第二部分)
陈子昂
兰花若生于春夏,绿叶那么绿。 森林孤独空旷,红色的根茎长出紫色的茎。 已是昼夜,秋风阵阵。 当岁月流逝,香将何去何从?
答:第一句和第二句描述了兰若的活泼、旺盛,但实际上代表了她自己杰出的才华。 全诗靠的是兰若的绝美与孤独,最终在秋风中飘落。 它表达了一个人的抱负,也体现了一个人因才华不被认可、理想破灭而感到的孤独和愤怒。
谈论事物的形象特征。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考生只能谈论物体的外观,而无法探究物体的内在特征。
例:杨万里的诗《明发芳溪》描述了山梅的哪些特点?
山路上的小梅树错落有致,为谁绽放。 多情的人也恨没有人欣赏他们,所以送低枝去摸他们的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被赏识的痛苦和渴望被赏识的迫切感。)
描写了山妹孤独、多愁善感的特点。 (注意梅的拟人化)
【2017年国考申论备考:突出对咏物诗的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