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长 16.8 厘米 宽 11.5 厘米 厚 2.8 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由深绿色翡翠制成。 猪头双耳直立,眼睛睁得较大,口鼻向前伸,嘴微张,鼻间有刻纹。
龙的身体像蛇一样卷曲无腿,头尾接合处缺失但连续,背上有一个小孔,可以挂在身上。
一般用于祈求吉祥,挂在胸前作为护身符,体现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平安; 它也是代表一定等级和权力的祭器。
在古代,猪是“水兽”,是祈天、祈雨等祭祀活动中的常客。 人们认为,中华民族图腾“龙”起源于猪,并且有一个从猪到龙的演化过程。
在原始人的想象中,至高无上的龙也能像猪一样给他们带来财富和繁荣。 龙头被描绘成猪头,象征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财富增加、宗族兴旺。
双龙首玉黄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长4.8厘米
辽宁省凌源市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玉器造型之一。 它在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中都很常见,主要用于装饰。 其基本特征是呈长弧形,两端通常钻有孔,用于穿绳,佩戴时凸面朝下。
玉龙纹烟斗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高8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尧山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玉筒出土于墓主脚下随葬陶器之上,其用途尚不清楚。 外壁刻有三组浅浮雕、阴线图案。 每组有四个龙头,共同的眼睛。
此龙首形象与当地玉器上的“兽面纹”基本一致。 有学者认为,这种兽面图案是虎头的变形图案,可能是史前老虎崇拜的反映。
四兽首玉手镯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高2.7厘米,外径8.2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尧山出土
良渚博物馆藏
此翡翠手镯制作工艺精湛。 里面的大孔是用管钻从两侧钻出来的,极其规整。 玉石已钙化成鸡骨白色,但依然细腻润泽。 外壁对称装饰的四个龙首(兽首)雕刻生动,立体感十足。 它们应该是当地祖先崇拜的对象。
神兽纹玉瓶
西晋时期(公元265-317年)
口径10.5,高10.5,脚高2厘米
1991 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
南禅湾西晋刘宏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尊是一种温(即yùn,用连续加料的方法酿造,使酒清澈纯净)的酒器,最早是用青铜制成的。 汉代主要制作玉瓶,仿青铜瓶的样式; 魏晋以后主要生产瓷瓶,宋元以后逐渐被酒瓶、酒瓶所取代。
此瓶玉质粉白色,瓶身纹饰以三道凹带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有头环为耳,其余浮雕螭、虎、龙等瑞兽及乘云仙人。
下部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以仙与龙、虎与气、龙与熊打斗为主题。 容器底部由三个熊脚支撑。 雕刻线条流畅飘逸,动感强烈。 以玉为瓶,是东汉玉雕工艺的代表作。
以玉为瓶,是因为古人认为玉可以沟通人神,食玉可以增寿成仙。 此瓶外壁饰有仙人图案,表达了汉人借酒玉成仙的愿望,体现了汉代炼仙炼仙思想的盛行。
龙形玉吊坠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
整体长9.1厘米,宽5.1厘米,厚0.2厘米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龙形玉吊坠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
整体长9.1厘米,宽5.1厘米,厚0.2厘米
湖南理县孙家岗遗址14号墓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夔龙黄玉吊坠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
夔龙黄玉佩:是出土最大的玉佩。 由黄玉制成,米色,半透明。 两侧均压纹纹理图案。 整体造型为一条颈背挺直、全身卷曲的夔龙。 它厚而轻。
金镶青花玉镂空龙刺牡丹纹带盘(20件)
明永乐至正统年间(1403~1449)
2001年湖北钟祥出土明代梁庄王墓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玉带已定做,即一条玉带由2个铊尾、8个长方形锁、4个细条锁和6个桃形锁组成,共20个带锁为一组,规定只有一品官员才能佩戴玉带。
此件金镶玉带盘由20条镶金绿白玉镂空带和2个金带扣组成,合规。 主题装饰为穿龙牡丹,寓意大富大贵。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 朱瞻基(1411—1441),梁庄王,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 生活于明朝永乐、宣德、正统时期。
文献记载的梁庄王生前并没有什么杰出的战功和政绩,但这位平凡无名的王爷的墓中却出土了金银玉石等珍贵文物5300多件。 大多数墓葬。
金托玉诀
明 (1368-1644)
整体高度14.5厘米,直径19.7厘米,高度11.5厘米
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昌平区明定陵博物馆藏
此器出自万历棺。 器身呈元宝状,刻有龙纹、如意纹、“万”、“寿”字。 金托内镶嵌红色蓝宝石,并刻有海水河崖、钩云纹、双龙戏珠等图案。 纹饰取“寿山福海”、“长寿无疆”之意。
白玉龙镶嵌宝石腰带摆件
明 (1368-1644)
总长 9.7 厘米,宽 5.1 厘米
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昌平区明定陵博物馆藏
此器出自万历棺材,中央镶白玉龙,两端如意形金托上镶嵌红、蓝宝石、珍珠,底部镶花丝云纹,镶嵌“八宝”图案。四壁,造型新颖,工艺精湛。 精致、奢华、丰富。
白玉螭龙纹扣
明 (1368-1644)
总长13厘米,带扣直径6.5厘米
北京密云县清代乾隆亲王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带扣由整块玉石雕刻而成,分子扣和母扣,正面刻有两个圆盘凿,中心珠上的凿围绕珠子运行,珠背面突出一个圆柱体,一枚纽扣,方形玉扣上浮雕着一只兽。 ,连接两个带扣,开合自如,雕刻精细。
乾隆 清玉赤二奎凤凰炉
明 (1368-1644)
高8.8厘米,直径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其材质为蓝宝石,炉身两侧有夔耳,腹部饰夔凤纹及御诗。 器形规整,雕刻精细。
蓝宝石浮雕泮池灵芝风格如意
清朝(1644-1911)
长39.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为灵芝造型,柄上采用雕刻、浮雕手法刻有一条爬行的龙。 在清宫中,如意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和陈设中,以表达不同的身份和等级,是权力的象征。
Jasper Chilong 云纹鸡心吊坠
清朝(1368-1644)
长 7.7 厘米,宽 4.6 厘米
北京市海淀区索家峰青黑舍利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玉佩采用镂空工艺制作而成。 一侧刻有龙猫、鸳鸯戏水图案,另一侧刻有凤凰鸟附着祥云。 雕刻线条细腻流畅。
蓝宝石气柄凤式饮品
清朝(1644-1911)
高16.6厘米,长直径13.4厘米,短直径7.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前端雕有展翅飞翔的凤凰,背面雕有蟠龙。 设计巧妙,工艺细致。 锣是彝族古代青铜器。 清代玉锣的造型和纹饰多为仿制,但造型多变。 除了实用之外,它们还被用于清宫中的陈设。
【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长16.8宽11.5厚2.8厘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