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
2021年7月23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2021年年会在天津召开。 会议主题为“新面貌、新作为,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卓越发展”。 学位中心主任黄宝银、质量监测与专业学位办公室副主任韩飞、论文质量监测项目主任铁晓锐应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贯彻落实国家学位授予精神》的讲话。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提供高质量论文质量监测服务,服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大会报告。
黄宝印表示,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2020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全国研究生教育重要会议召开,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各省市高校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 “六个重要”吹响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号角! 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建设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新阶段。 高质量内涵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治理能力。 两者必须有效统一。 没有高质量的治理效能,就没有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国家出台多项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有14处提到“论文”,涵盖了论文抽样制度、论文开题、中期评估、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评定等方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26处提到“论文”,提出严格审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建立方面要求: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强调,导师应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课题拓展、研究和写作等方面,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严格控制研究生论文质量。 。 政府、培养单位、专业机构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位一体”的有效治理模式: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管理和引导,通过论文抽查等方式,加强外部监测; 培养单位作为质量保证主体,建立内部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和导师责任制,严格控制论文质量; 专业机构通过提供服务平台和资源,为政府监管和培训单位质量控制提供专业监测服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完善“三位一体”治理架构和模式,形成形成质量管理闭环,不断激活和增强单位内部质量动力。
黄宝印指出,要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文件,充分发挥学位中心应有的作用和独特优势,适应学位论文管理和质量提升的新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论文质量监控服务,服务新时代研究生。 发展高质量教育,要努力做到“一、二、三、四”:一理念:服务于学位论文高质量管理要求; 两个平台:智能监控服务平台和优质专家资源库; 三方面:国家博士论文抽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硕士学位论文抽查和培养单位内部质量监控; 四是全面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不越位、不逾越、更好、更准。
高质量开展博士论文抽检任务。 国家从2001年开始对博士论文进行抽查。2014年,《博士、硕士论文抽查办法》正式发布。 国家确定年度抽查名单,国家图书馆提供电子论文。 学位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交流评价工作。 评价按照国家制定的指标和要素进行分类评价,随机抽取专家,形成随机检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入选论文质量显着提高。 从分评价质量来看,创新/应用和论文价值仍然是影响当前博士论文问题的关键因素。 从学位授予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看,各单位要加强对学位授予信息报送的管理,保证抽查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影响专家评审。
开展有关省市委托的硕士学位论文高质量抽样检查。 学位中心接受有关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委托,组织硕士论文的随机检查和交流评审。 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抽查名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判定和使用方法; 提供抽样质量诊断分析服务,研究制定《2019年北京市硕士论文质量研究报告》等年度抽检质量研究报告。 近五年来硕士学位论文经抽查,总体质量较好、稳定。
为培养单位高质量的独立学位论文提供质量监测服务。 学位中心受培养单位委托,提供论文答辩前盲审服务,多年来得到合作单位的广泛认可。 为进一步推进单位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增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坚持以“四转变一回报”为主线,原论文投稿服务将转变为单位论文质量监控服务。 提供智能化平台和国家级专家资源; 由原来的委托协作服务转变为单位独立服务,2022年全面实施; 从“半盲”向“全盲”转变,学位中心、培养单位无法查看参评专家、评审专家,无法查看审稿论文的作者、导师信息; 由半自动化服务转变为智能化精准服务,细化、聚焦研究方向,实现专家精准选拔; 论文评审主体已全面回归学位授予单位。 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是打造新型智能服务平台。 经过一年的研发,新平台将于2021年全面上线。新平台充分考虑大负载、多并发的服务特性,性能更加稳定; 采用新的遴选算法和技术,实现一级学科框架下以研究方向为主、关键词和主题为辅的遴选机制,使专家遴选更加精准。 ,效率大大提高; 智能流程控制,根据单位评审需求灵活调配专家资源,设置专家评审时间、评审文章数、节点提醒机制等评审条件; 实现论文质量监测服务全流程、多层次管理,单位业务管理更加规范; 加强专家信息隐藏和保护,保护论文内容知识产权,平台信息更安全; 新增移动评估APP,让专家参与更加便捷。 二是建设优质专家资源库。 在督导部的指导支持下,经单位审核推荐,已两次开展评估监测专家补充更新工作,建立了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年度更新机制专家已成立。 目前有包括博士生在内的专家36万余人。 导师占全国博士生导师总数的90%,硕士生导师的78%。 形成了规模大、多类型、全层次、广覆盖的专家评审资源,满足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高质量论文评审需求。 强有力的保证。 三是提供单位自主评价服务新模式。 在新型智能平台和丰富专家资源的支持下,我们遵循“五自”原则,即自愿申请服务、自主确定评估标准、自主选拔专家、自主控制评估提交流程、自主使用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并为单位提供充分的自主服务模式,增加了单位的“独立专家选拔”环节,彻底解决了单位自主监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实现了评估的闭环监控。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均提出开展学位论文随机检查并增加抽查次数。 其力度充分表明,论文质量管理已成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方面。 从质量到高质量,从大国到强国,是量变到质变,质的飞跃; 加强内功建设,提高内驱力,强化自律,形成高质量共识和文化,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坚持系统化理念,建立有效衔接政府、培养单位、专业机构的高水平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是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途径。 学位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职能,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搭建高水平专业服务平台,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研究生学位论文,助力新时代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角色。
结尾
●●●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微信平台●●●
【2021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1年年会在天津召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