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更新:09-2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清凉月如眉挂柳湾,镜中可见半山山。

兰溪桃花雨三日,半夜鲤鱼来滩。

评论

1、兰溪:兰溪河又称兰江,是浙江富春江上游支流。 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部。

2.两月:新月。

3、越:古时东南沿海地区称越。

4、桃花雨:江南地区春季桃花盛开时所下的雨。

5、歌:船夫划船时所唱的歌。

6、柳湾:种有柳树的河湾。

翻译

峨眉新月挂在柳湾上空。 月光清澈,清凉宜人。 越中的山景倒映在如镜的溪面上,十分美丽。 春雨连下了三天,溪水涨大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鱼儿纷纷涌向溪头的浅滩。

欣赏

这是一首富有民歌味道的船歌。 标题中的“兰溪”指的是梧州兰溪县的兰溪(又称东阳江,富春江上游); “湣”是桨的意思,“棹歌”是船夫划桨时所唱的歌曲。 戴叔伦自农历五月至次年春(公元780年(德宗开国元年))任东阳知县。 兰溪靠近东阳。 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这个时期写的。

唱颂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的(如刘禹锡的《取词》)外,大多在白天拍摄。 因为在灿烂的阳光下,所有的景色都显得生机勃勃,明亮明亮,充分展现了它们的美丽。 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夜晚为背景,歌颂了江南山水胜地的另一种人们不太关注的美。 这是其选材和构思的显着特点。

“清凉月如眉挂柳湾”,第一句描述了行船时所见的岸边景色:一轮弯月如眉,映着冷光,低垂在柳树上。海湾的顶部。 春夜雨后,月色更清; 现在是三月(从下面的“桃花雨”可以看出),柳枝已经垂了下来。 新月与新柳相得益彰,充满新鲜感。

“镜中见国中山”,第二句音译为水和山。 浙江一带古时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望山色镜》描绘了一幅越南中部水清如镜、两岸美景倒映在水中的美丽画卷。 句中“中”字的重复,既增添了民歌的吟诵味道,又传达了夜间划船在水中就地赏景、唱歌的愉悦感受。

“兰溪桃花雨三日,鲤鱼半夜来滩。” 小船继续前行,不知不觉已经从光滑如镜的水面驶到了海滩上。 听到沙滩的声音,诗人想到了连绵的春雨和兰溪河水上涨的声音,沙滩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 沙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就能听到鱼儿逆流游动时的溅水声。 诗人不禁想到,这一定是鲤鱼趁春江水涨,冲上滩头。 南方二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总是有绵绵的春雨。 这种连续的毛毛细雨可以使河水上涨,但不会使水色变得浑浊。 因此,第二句形容水清如镜。 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泛滥,就没有“镜中看山”这样清晰的景色了。 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风景的真实。 因为我们是晚上划船,夜色朦胧,所以这里特意选用了“桃花雨”这个字面意思,给印象中增添了一份明媚的春色; 夜晚通常比较安静,所以这里特意用了鲤鱼来到海边的声音,让它更加生动。 安静的夜晚增添了热闹的生活气氛。 其实,这里写的“三月桃花雨”和“鲤鱼来滩”都不是直接的景象。 前者与喧闹的海滩有关,后者则因刺鱼而被猜测。 两者都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 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想象,诗才变得更加浓郁。

纵观整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的夜色为背景,但它所关注的并不是夜色的宁静和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清澈和热闹。 。 这体现了这首诗独特的民歌魅力。

【(蒙古记忆)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 下一篇:西游记、八仙过海不会重播?看完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