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带来的这首古诗也很有趣。 标题是在告别,内容却是在尽力描绘西湖的美丽。 堪称古典诗歌中最“错”的古诗。 而且这样的古诗词甚至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当时我们都背诵了全文。
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与四个季节不同。 触天的荷叶无限翠绿,映着阳光的荷花别有一番红。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黎明从净慈寺向林子方走》,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 与陆游等人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中兴诗人。 他一生创作古诗两万多首,是古诗史上写古诗最多的职业诗人。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首告别诗。 林子方是诗人的好友。 两人目标相同,是彼此的知己。 写这首古诗时,诗人正在杭州工作,林子方也在他身边。 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林子方接到皇帝的任命,赶赴福州就职。 杨万里很舍不得离开,劝朋友们不要去。
这首古诗表达的是劝诫之词。
但当我们读完这首古诗后,我们会发现,它不过是对美丽的西湖风景的描述。 夏天的西湖有别样的魅力。 “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与四个季节不同。” 开场白就直接、直接的讲述了西湖的美景。 毕竟,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西湖有很大不同。 为什么不一样呢? 下面两首古诗给出了答案。
“接天荷叶无限翠,映日荷花分外红”。 这是因为此时的西湖已经开满了荷叶。 荷叶触天,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只能看到绿色。 而且此时的气候非常适合荷花的盛开。 阳光下的荷花更加娇艳诱人,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独特。
杨万里的整首古诗描写了西湖夏日景色的美丽,尤其是荷叶荷花最吸引人。 但为什么标题要用一首告别诗作为标题呢?
事实上,诗人是用西湖的美景来劝朋友留下来的。 毕竟我的朋友要去福州任职,也许没有必要告诉他其他的事情。 警告他西湖的美丽风景可能会让我的朋友想留下来。 或许这就是杨万里这首古诗表达最直接内容的原因。
不过,对于不了解这首古诗产生背景的人来说,简单地将这首古诗当作一首描写西湖夏日风光的古诗也未尝不可。 西湖就是西湖。 古往今来,有太多关于它的诗篇,至今仍吸引着许多人。
这就是西湖的魅力。
【福州中学语文课本中最“文不对题”的古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