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教育书籍中,有“三十万”这样的说法,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千家诗》。 其中《三字经》是最具代表性的教材之一。 相传为宋儒王应林所著。 书中有关元、明、清的部分是后人补充的。 自南宋至清末明初广泛用作小学生的教科书。 至今虽然内容有所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启蒙书籍。
本书共有380句,结构严谨,行文简洁。 三个单词或三个单词的倍数组成句子。 句子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深入浅出,流畅有趣。 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伦理道德标准、常识、典籍史籍、历史秩序等。其中有很多句子,如“是”。父不教之过”、“勤奋”、“有功则玩无用”等成为妇孺皆知、代代传诵、民间流传的名言。 被誉为“千古奇书”。 尤其是历史知识的叙述特别简洁,仅用三百字概括了从伏羲神农到清朝统一的中国五千年历史。
附:《三字经典》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本性相似。
执着于教学,是移居异国之道。 保持专业很重要。
【翻译】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善良的,但由于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环境不同,导致好与坏的气质存在差异。 如果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防止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用专注力教育孩子。
【启示】人生来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因此,人必须从小就好好学习,明辨善恶,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是基础。 教育是重中之重。 想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时刻关注他们的教育,专心致志,决不松懈。
古代文化知识中的时代称谓
1、襁褓:“襁褓”的本义是婴儿的被子。 例如,《论语·子路》云:“四海之人,襁褓中的婴儿而至”。 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指一岁以下的婴儿。
2、儿童:指2岁至3岁的儿童。 《孟子·尽心》:“子弟皆爱亲”。
3、牙齿:又称“tíao chèn”,是指儿童换牙的年龄。
4、宗角、吹酷:指幼儿。 “这院子门口还有四五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全都是垂手而立。” (《林黛玉进贾府》)
5.豆蔻年:指女孩十三岁。 杜牧《送别》云:“萍萍十三岁余,豆蔻叶二月初”。
6、吉吉(jī):指十五岁的女子。 发夹,是女性成年后的礼物。 《礼记》:“女子……每五年扎发一次。”
7、弱冠:指男子年满二十岁。 “五六人加冕,六七人是男孩。” (《论语·高级》)
8、成立年份:三十年。 《论语》:“三十而立”。
9、不迷茫的年龄:四十岁。 《论语》:“四十而无惑”。
10、知命年龄,知天命半百,知错知错:五十岁。 “五十岁,你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论语》)
11、六十岁平头甲:六十岁。 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连续的名字,从甲子到癸亥,错综复杂。 因此,又称花家子或花家。 《唐书》:“手中卷出六十六十花甲,流转如珠。”
12、祈(qí):六十岁。 《礼记·曲礼尚》:“六十日。” 《荀子·志士》:“古人信,可以为师。”
13、七十岁:七十岁。 “七十年的寿命,在古代是很少见的。” (杜甫《曲江》)。
14、Dié:七十岁至八十岁。 《左传·熙公九年》:“夷伯感动老人更加努力”。
15、老(mào):八十岁至九十岁。 《礼记·曲礼一》:“八十九又十日。”
16.期(jī)邑:一百岁。
【国学概论:《三字文》】相关文章:
国学三字经全文09-05
中国经典三字经全文讲解04-19
国学三字经全文阅读01-05
《三字经典》国学教案(9篇总篇)08-10
小班国学三字经典教案(7篇总篇)10-04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总篇13篇)08-04
三字经典全文介绍11-22
《三字经典》内容介绍08-31
三字经典内容介绍03-10
三字经典全文12-05
【(国学文化)三百千千:《三字经》《千家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