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跃新 法学院院长
法理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权为己任。 因此,法理学是研究权利与秩序的学问。 西方法学起源于古罗马。 在中国,法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法家。 法学的分工与其他学科有显着不同。 它研究人类社会治理实践,也研究人们权利的行使。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我国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努力打造高校法学专业一流水平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内知名的法律大品牌,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人才保障。
如今,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虽然年轻,但已成为华东地区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重要中心。 美丽的长清湖畔,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期待着新一代法律人才的加盟,为你们的成长、成功、成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法学院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政法学院法律系,是山东省师范院校中全国最早开设法学本科教育的院校之一。 1996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一级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3月设立独立的法学院。 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基础学科”“特色名校专业建设项目”之一,2014年获批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正在招收硕士研究生五个二级学位课程:法制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诉讼法; 面向全国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 现有本科、硕士一体化的教学科研体系。 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培养了20余名优秀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思想活跃、社会声誉良好的法学院。 是山东省法学院和华东地区重要的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约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与山东法官进修学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学科专业优势
法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是少数同时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省属高校之一。 法学院的代表之一。 建立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培训中心、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 山东省齐鲁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工作站等7个山东省首批建设的省级科研教学平台均在齐鲁法治在文化、地方立法、环境资源司法理论、诉讼法、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了专题研究。
教学人员
法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国内外名师组成的高水平专兼职教研团队,为法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法律。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学术研究潜力巨大。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9人。 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专职硕士生导师16人,兼职导师14人。 学院3名教师荣获山东省“十佳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法律领军人物”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东岳法师”荣誉称号。山东师范大学学者”,有多位教师荣获“(青年)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青年”、“十佳教师”、“教学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和教育”。 此外,学院还组建了山东省高等院校青年创新团队——“诉讼法新兴领域研究”创新团队; “法律文化与法律话语比较研究”创新团队、“生态文明法制研究”创新团队、“诉讼法学本科教学团队”、“法律史本科教学”等科研教学团队团队”已获学校批准筹建。
景跃新同志当选首批“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
刘娜老师荣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项目9项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项目10项。 拥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余项; 还承担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横向项目30余项。 出版学术专着50余部,主编教材近10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等权威期刊转载论文10余篇。 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人才发展
一、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法学院注重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设有法学专业律师专业和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两个特色方向的本科法学专业。 本科法学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也是山东省应用型基础特色名校建设项目重点发展专业。 按照“二次选拔、专业方向、分段培养”的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法律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科研创新培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法学院实行本科生科研班主任制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班级班主任,向本科生普及科研创新知识,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每年参与科创项目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0%。 学院通过科研班师资、科研培养项目计划等措施,形成了立体化、跨领域、纵向延伸的科研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院平均每年有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为国家级或校级项目。 2016年至2021年,共有90个项目成功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个,省级项目27个。 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网购卫士APP”项目荣获省金奖;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推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以武陵山连片国家级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重庆市黔江区法治扶贫实例”项目荣获省一等奖,“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研究——基于山东省内外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项目荣获省一等奖省一等奖二等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3D梦工厂”项目荣获省银奖,“网购卫士APP”项目荣获省铜奖。
3、注重专业实践训练教育,强调专业实践能力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除了安排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实习外,学院还开设“模拟法庭”、“法律文书”、“法律诊所”、“实践培训课程”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的栽培。
测谎技术实验室
物证技术实验室
学院推出“法律实践攀登计划”,搭建学院人才与高水平竞赛的桥梁,为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积极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 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全国、省级模拟法庭、法律文书等法人资格竞赛,荣获第十九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和2021年全国商事仲裁辩论赛三等奖。首届中国法律外交翻译大赛优秀奖、全国模拟法庭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学教宪法”演讲比赛二等奖,极大提高了法学实践教育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 这些联系在人才培养上相互呼应、相辅相成。
科技模拟法庭图片
法律智慧课堂
四、夯实党团组织基础,发挥表率引领作用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以党建工作辅助学生培养,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12月,学院学生党支部被创建为“全国党建工作模范党支部”; 2020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五佳最佳、三强优秀党支部标兵之一、山东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0年2月8月,学院团委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2020年9月,学院翠绿团校成立,吸引更多青年团员加入团组织,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作风正派、思想进步的生力军。
5、注重综合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
除专业培养外,学院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法学院本科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2019年本科生《关于完善大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机制的提案》荣获全国优秀模拟政协提案。 2021年本科生《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一等奖科技作品大赛,展示了法学院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以昂扬的学习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
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国际化教师:学校3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交流经历。 多名教师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休斯敦法律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美国王国。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开展高级访问研究,并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
2、国际课程:邀请Quamon & Graham律师事务所律师Marilyn Fisher、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Douglas Broadie、高丽大学Lee Sang-soo等外国学生,由知名专家授课。 英语讲座和国际学术会议常态化,让本科生与国际大师近距离接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学校与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等海外院校合作实施双学士学位项目,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法学院合作学校在英国实行3+1双学士学位。 2+1双硕士项目培养涉外法律人才。 目前已有多名学生通过联合培养获得英国或美国硕士学位。
学院风
学生荣获第二届“淮海·玉龙杯”全国高校
模拟法庭竞赛第二名
学生参加第十八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比赛
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
学生代表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
科技作品大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学生作品荣获全国青年模范政协提案征集活动
校组“优秀模拟政协提案”称号
桃子和李子的香味
王力,1977届校友,德恒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全球首席合伙人。 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法律顾问。
张伟荣,1982级校友,法学院讲座教授。 现任辉瑞全球公司法律事务部高级企业法律顾问、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专利律师。
赵新辉,1987届校友,法学院兼职教授。 现任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届校友王金堂,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学位。 现任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山东省法学会融合创新与法治研究会会长。 兼任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土地法研究会副会长。
侯艳芳,1999届校友,后获山东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后。 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届校友刘家良,后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艳,1999级校友,现任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检察官。 2003年,她被省委组织部选拔进入山东省检察系统。 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检察能手”,2014年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第一批人才库”,曾荣获济南市十佳女检察官等荣誉市、济南市检察院先进个人、省人民银行优秀办案人员。
2005届校友康宁后来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中国比较法研究会英国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华国宇,2005级校友,后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博士学位(继续硕士、博士学习)。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恒,2009级校友,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治前海研究基地研究员、监察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法理
培训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双修的教育定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突出、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职业道德的应用型法治基础人才意识和创新精神。
主菜
宪法、民法概论、商法概论、知识产权法、刑法概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券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法律伦理等
专业特色
一是注重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依托“法律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是聚焦服务地方法治建设需要; 三是依托“知识产权研究培训中心”服务知识经济发展需求; 四是高度重视海外联合办学,与英国、美国等合作院校开展“3+1”联合培养计划。
就业前景
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学习,也有资格从事国家和地方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法学教育等法律职业。
高年级学生的感悟
赵汉清2018级(推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四年过去了,法院陪伴我成长。 在山石法学院的学习期间,我获得了学术知识,提高了法律素养; 我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深夜的世界灯火和书声,体会到了创业基地的突然灵感,体会到了明德大厦旁朗朗的书声,体会到了明心湖畔的欢笑声。 我在经历,在改变,在努力让自己在法源的时光充实而美好。 感谢山石法学院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是你们激发了我的潜在能量,让我设定了进步的目标,鼓励和鞭策我一步步前进。 如果你也有一个历练和转型的法律梦想,不妨加入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大家庭。 我相信,经过四年的洗礼和成长,你最终会成为你梦想的人!
2018级徐淑媛(保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人生如天地间转瞬即逝。 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结束了。 从刚进入大学时的不安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坦然和从容,这一切都归功于学院给予我的陪伴和培养。 回首过去,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工作不断丰富着我的大学生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为保住研究生学业而焦虑,为科研的压力而焦虑,为考试不及格而难过。 我也曾一度想过放弃,但幸运的是,我的老师、学长、同事一直在背后支持我。 默默地支持和鼓励我。 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也热爱法律,欢迎报考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在这里,司法独立的光芒在课本知识中闪耀,正义的声音在模拟法庭中震耳欲聋。 我相信,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会让你在碰撞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法人。
选择科目
3+3模式:无学科要求。
3+1+2模式:物理或历史为第一选择,第二选择无学科要求。
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省招生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荆月新法学考研招生简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