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百年来教育变化
从抗战时期战火纷飞、水深火热的“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到建国后“大力开展扫盲教育,逐步减少文盲”,再到与国家“一五”规划对部门进行重大调整,再到恢复高考,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增长速度得到提高。 从精英到大众、全民,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为成为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在校学生总数:突破2.89亿
1921年,中国革命先烈用教育激起了铁血洪流,唤醒了人民。
1949年,全国5.4亿人口中,各级各类学生2577.7万人,仅占总人口的4.77%。
到世纪之交,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已达2.44亿人。 2000年,我国总人口12.63亿,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19.32%。
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89亿人,占总人口14亿的20.61%。
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达4183万人
1949年,我国在校学生人数为11.7万人。
2000年,在校学生人数为1229万人,是建国初期的一百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在随后几年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3105万人,2014年在校生人数达到355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
202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达4183万人。
大学数量:13 至 2738 所
从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公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创办到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仅用了126年。
1921年,我国仅有四所国立大学,即国立北京大学(1912年)、国立北洋大学(1913年)、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
1921年,我国只有13所公立和私立大学。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共有公立、私立和外国教会举办的高等学校205所。
到2020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已达2738所。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1949年,中国5.4亿人口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 恢复高考后,毛入学率1978年为1.55%,1988年为3.7%,1998年为9.76%。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 2001年,毛入学率达到11%,2002年达到15%。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阶段。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到2016年,毛入学率提高到42.7%。
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提高至54.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
继续创历史新高
1912年至1935年,全国大学、专科及专科毕业生总数为8.19万人。
1949年,人才严重短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6.5万人。
1998年以来,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开始快速增长,从82.98万人直线上升。 现在,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909万人,毕业生人数约为建国之初的433倍。
招收研究生人数:
2020年是1949年的4574倍
1949年,我国只招收了242名研究生。
到1978年,招生人数突破1万人,在校生10708人。
202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年招生人数为110.7万人,约为1949年的4574倍、1978年的103倍。
研究生成为百万富翁之路:
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超过300万
1949年,我国研究生人数仅为629人。
到1978年,数量突破1万; 到1993年,人数突破10万; 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00万。
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研究生数量将达到314万人。 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国家财政教育经费
占GDP比重连续9年超过4%。
投入是衡量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指标。 1921年,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仅占财政支出的1%。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 新世纪以来政府教育投入快速增长。
1993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46%,2005年占2.82%,2006年占3.01%,2011年占3.93%……
2012年,我国国家财政教育经费22236.23亿元,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4.28%。 首次实现“教育财政投入占GDP比重4%”的目标,并连续九年保持在4%。 以上保证了各项惠民教育举措落地生根。
2019年,全国教育总投资50178.12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0046.55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 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4.04%。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3.01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0%。
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
义务教育是中国的百年梦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2000年,我国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入学率近100%(小学毛入学率99.96%,初中毛入学率99.96%) .102.5%)。
中国仅用了15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大约是美国时间的四分之一、法国时间的六分之一。
文盲率:从高达80%降至2.67%
1949年,全国5.4亿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以上。
到2010年,中国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文盲率下降到6.72%。
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辍学人数从建账时的60万多人下降到682人。 超过20万注册辍学人员被动态清除。 我国文盲率下降至2.67%,人口素质持续提高。 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提高专任教师素质和效率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总数只有93万多人,到1978年已达902万人。
2020年,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792.18万人。 比1949年增加1698.75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大幅提升,高学历教师比例有所提高。
建国前,全国小学教师中“初中或初职毕业生”占30.88%,“小学毕业生”占20.89%。
2009年至2018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学士以上学历的比例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8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59.1%、86.2%、98.4%。 其中,小学教师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增长最快,从2009年的19.8%增长到2018年的59.1%,提高了39.3个百分点; 2018年,初中教师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6.2%,比2009年的59.4%提高26.8个百分点; 2018年,普通高中教师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8.4%,比2009年的93.6%提高4.8个百分点。
留学数据:双向留学再上新台阶
1872年8月,第一批30名幼儿赴美留学,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次公派留学的开始。 随后,我国开始了留学欧洲、日本等留学教育。
1921年,我国以俄国为师,赴苏联留学的人数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至1930年,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学院等大学共为华培养了约1400名留学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恢复了外交关系,逐步增加派出留学人员数量,拓宽了出国留学渠道。 1950年,中国恢复招收和派遣留学生来华。 当年,共有来华留学生33人,派出35人。
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04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4万人。 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70.35万人,呈直线上升趋势。 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与此同时,中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 来华留学生人数从建国初期的不到35人,增加到1978年的1236人。2008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22.35万人。 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为39.76万人。 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49.21万人来华学习。 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学生赴亚洲留学的首选地。 与1950年相比,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了一万多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生来华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超过30万人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条例》,规定中外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共批准登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80个(独立法人7个、非独立法人84个、项目489个),其中356个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30个。 在华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超过3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革命先烈用教育激起铁血洪流唤醒民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