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九月祭火神的衰落

更新:02-0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两个重要主题。 此外,还有赏秋日、放纸鸢、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是怎么得名的?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节、菊花节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至于重阳节名称的由来,程鹏表示,在《周易》中,数字“九”是阳数,两个阳数“九九”相重合,故称“重阳节”; 因日月重九,故又称“重九”。

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据程鹏介绍,现存关于重阳节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祭秋记》,记载了古人在丰收时祭祀皇帝、祭祖的活动。九月。

据考证,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古代在秋季有祭神祭祖的祭祀活动。 汉代,重阳节的习俗进一步盛行。

这与古代祭“火”的仪式有关吗?

据说,重阳节的原型之一就是古代祭“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来确定季节生产、季节生活迹象的时间坐标。 古代,人们根据太阳、月亮、星星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附近的星星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星座”。

东方的角、亢、地、方、辛、未、己,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苍龙七宿)。 在秋季“大火”退去的季节,人们还要举行相应的告别仪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祀火神的仪式逐渐衰落。

重阳节到底有多深奥?

重阳节是一个内涵深刻的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习俗不断丰富和发展。

程鹏解释说,“重阳节”这个名称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 魏晋时期,节日气氛逐渐浓厚,赏菊、饮酒的习俗已有文字记载。

例如,陶渊明在《闲九日》诗序中说:“闲居时,爱九名。 满园秋菊,久抱醪。”仰慕九华在天,寄思于文字。”

唐朝时期,重阳节被定为法定节日。 从此,宫廷与百姓共同庆祝重阳节,并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活动。 到了宋代,重阳节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是怎样庆祝重阳节的?

重阳节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秋冬过渡的标志之一,节日和习俗都是围绕着这个季节人们的感受而展开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 程鹏说,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的崇拜。 古代,人们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祭神拜祖、饮酒宴祈长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重阳节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以“祛邪除秽,招吉祥”。

重阳糕有何特别之处?

重阳糕就是此时的美味佳肴之一。 又称鲜花糕、菊花糕、五彩糕。 制作方法没有固定的,比较随意。 程鹏说,特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放两只小羊,以配合重阳节(羊)的寓意。

有时,人们会在重阳节蛋糕上放一面小红纸旗(而不是山茱萸)并点燃蜡烛。 用“点亮”、“吃蛋糕”来代替“爬”的意思。

时至今日,重阳糕仍没有固定的品种。 各地重阳节吃的软糕称为重阳糕。

菊花酒的寓意是什么?

除了各种糕点外,菊花酒也很受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以消灾祈福。 菊花酒是药酒,味微苦。 饮用后可以使人明目,还有消灾祈福的吉祥意义。

为什么要佩戴山茱萸?

程鹏说,重阳节众多习俗中,种植山茱萸的习俗较为普遍,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种植山茱萸、簪菊在唐代已十分普遍。 据说山茱萸香气浓郁,具有明目醒脑的功效,并能消积食、治疗寒热。

古人认为,重阳节爬山、栽茱萸可以驱虫、祛湿、风邪。 于是,他们把山茱萸戴在胳膊上,磨碎后装进香囊,有的把它戴在头上。 多为妇女和儿童佩戴,有的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有摆宴祈寿的习俗,表达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爬山、放纸鸢等活动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望。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也是老年人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 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核心,又要符合当代的价值观。

他认为,摆宴敬老、饮酒祈寿,或者带老人适当爬山、赏菊、喝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风俗习惯的重要形式。重阳节。 (记者上官云)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九月祭火神的衰落】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古人描写屈原的诗歌有很多,今天就和大家一首韩愈写的诗《湘中》 下一篇:漫卷诗书喜欲狂出处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