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宗叔、刑部尚书叶、中书贾舍人巡视洞庭·下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可乘水直上云霄。
借洞庭月光,白云边船上买酒。
翻译与鉴赏
南湖秋水夜凉,无水雾。 仿佛可以乘着水波直奔银河、蓝天。
我们赊购洞庭湖给月宫嫦娥,然后划船到白云边买桂花酒。
这组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 乾元二年春,李白在流亡途中被赦免。 秋天,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到达岳州(今湖南岳阳)。 此时,刑部尚书李业被贬岭南,途经岳州,遇见了李白。 当时贾治也被流放越州,三人相约游览洞庭湖。 李白写了这组五首诗和七首独特的诗来记录这一事件。
这首诗是五首诗中的第二首,被认为是最好的一首。 首句描写风景,也谈到了洞庭的季节和划船。 洞庭位于岳州西南部,故可称为“南湖”。 唐代人们喜爱歌咏洞庭,并有许多优美的诗句。 “南湖秋水夜无烟”这句看似没有具体详细的描述,但却是一种自然、未经雕琢的平实语言,令人回味。 夜间要察觉湖面上有无烟雾是极其困难的。 如果能看到“无烟”,就能看到湖面上的光亮,甚至不写月亮也能看到“月光”,这是美妙的。 中秋佳节,月光照南湖,景色清丽如画。 读者只需闭上眼睛,就能领略这首诗,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 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词,轻快有趣,其美感是具体模仿中难以达到的。
在月光净化的境界里,人们最容易忘记世间一切琐碎的得失,任由思绪飘游。 此刻的湖水和月光,激起了“谪仙”李白求仙离世的愿望,于是他下一句说道:安德(“乃客”)乘流直上云霄! 相传天河通海,故此。 诗人天真的奇思妙想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魅力。
诗人没有去天堂。 后两句写的是泛舟湖上、赏月饮酒的乐趣。 “七九”二字大有深意,似乎在说明他虽然没有上过天,但不是蓝天不能上,也不是他不愿意上,而是洞庭的月色太美了。 ,所以现在最好留下来。 这个想法也很棒。 苏东坡《水条歌头》“欲乘风而归,又恐高楼玉楼高处太冷,舞清影时,怎能感同身受”我在人间”,意境与此类似。
湖上的凉风,湖上的明月,自然美景适合每个人。 因此,李白曾说过:“清风明月,不须买”(《襄阳歌》)。 说“不花一分钱买”是这三句话中对“信用”二字最贴切的注脚,但并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个词的美妙之处。 这个词的使用显得非常不合理。 《月光》永远不可能“赊账”,也不应该“赊账”。 然而,用这个词,自然就被拟人化了。 八百里洞庭就像一个富有的主人,拥有湖泊、山景、月光、微风等无价之宝(我只说“赊账月光”,但你不妨举一反三),而且它也是非常慷慨好客,毫不犹豫地借钱。 有了“信用”二字,人与自然进行了甜蜜的对话,十分亲切。 这种巧妙的拟人方式比其他拟人方式更胜一筹。 作者的《送韩世玉去广德》也有“借东山月光一阵,送圆明一夜唱”的句子。 他还用了“借月光”四个字,可以借鉴。 面对清风白月,良夜不能无酒,自然引出了最后一句话。 虽身在湖边,“白云边买船买酒”这句话却说不通,也很有趣。 原来,洞庭湖辽阔,水天相连。 远远望去,湖边的餐厅舒舒服服地坐落在白云之中。 俗话说“白云买酒”,足见湖水的壮丽。 同时也呼应了“直上云霄”的幻想。 人类的餐厅被诗人的想象力搬到了天空。 这句情景式的句子,充满了奇异的情感和情趣,丰富了全诗的神韵。
飞花菱窗
桂梦碧纱窗,谈人性。
出自宋代严几道《生岔子·关山魂梦》
过往亮点:
【南湖秋水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