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一直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资本。 我想正是因为有足够悠久的历史,才能沉淀出“六艺五艺”、“儒家百家”等学说。 文明的精髓,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中华文化。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博大精深,最为贴切。 庆幸的是,这学期我跟着邓老师讲了国学和人生智慧,我从中感触颇深。
现代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市场经济和文化主导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 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人们在追求中快速前行的时候,当逐渐发现进步也意味着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蓦然回首,恍然大悟,老祖宗用一生修行的精神财富是不能失去的。 ,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出发。 于是,近年来多领域掀起了“国学热”。 也许有些人还不明白那些“过时”的东西对于这个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想说,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迭,人性中的某些东西一定是永恒的。 一旦真的丢失,那将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我们以《论语》中的一个故事为例。 羿锋之人求见,道:“不由得见见这位先生。” 追随者看到了。 他说:为什么二儿子、三儿子要服丧呢? 世间无原则久了,天会视主人为木穹。 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孔子胸怀大志,云游各国。 虽然孔子在这一点上失败了,但显然他十几年的传播和游说为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从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乱世中,有人赏识你的才智和见解,说出“天待你为师”这样的敬语,已经够孤独的了。 异人从另一个角度劝告孔子弟子不要担心失去官职。 世界早已陷入混乱。 只有你们主子的仁义,才能平息乱世,恢复天下人民的安定。 这些孔子的学生就像今天的我们一样充满热情。 作为社会人,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更要胸怀天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开创太平盛世。 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社会。 一个关于《论语》的小故事,可以给世人以一个重大的警示。 时代变了。 难道这个道德品德不再适用了吗? 很明显不是。
因此,我相信学习国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骨子里的美德永垂不朽。 许多落后颓废的文化正在向我们袭来,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 也许我们真的会不知所措。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要学会用精神文明充实自己,筑起一道抵抗之墙。 小悦悦的事件并不特殊,老人被救被咬回来是事实。 诸如此类的事件,无非是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沦丧。 如果社会是一种进步的潮流,那么这不就是一股强大的逆流吗? 如果我们不阻止,有一天我们可能会陷入漩涡而无法自拔。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学习语文对我来说更加重要。 因为老师这个词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 有句话说,你的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你的印记。 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教育界倡导复兴国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不少中小学开设了国学课程,《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经典被郑重带入课堂。 我不能保证这会取得多大质的收获,但至少,从小接触到学生的教育会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我们肩负着传承的历史使命和现代意义。并推广它。 因此,小学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将国学与小学教育教学联系起来,是摆在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欣赏艺术、观察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国学的魅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实,研究国学对我们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只有真正潜心领悟、体验它的本质,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相关文章:
一、学习国学的六大好处
2、员工激励的现实意义
三、广告在广告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南怀瑾老师:国学与人生智慧,从中感触颇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