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汉语受西方影响太深,继承传统太弱,缺乏优雅和美感。 如果你想发现一些古韵之美,读长篇小说往往是不现实的,所以从古典小文本入手是最可行的。
今天推荐的五本“小经典”包括古代蒙学名著、中古小经典集、晚明散文名著、哈佛博士现代选集。 它们基本上涵盖了现代青少年容易学习的几个主题。 类型。
1.《琼林幼儿园学习》
《幼学琼林》是古代小学著名读物,为明末程登继所著。 本书原名《学前教育须知》,历代均有补充。 有两个特点:
一是骈文精妙,易诵易记,领略古代文体之美;
二是丰富了许多轶事的“常识”,包括名人、天文地理、法律法规、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等。宫廷文武、饮食用具、宫廷珍宝、文化题材等,包括道教、道教、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从档次上看,比《韵律悟》、《离翁对云》要高一个层次。 现代青少年如果想真诚地学习古典文化,从《少年学琼林》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名言段落】
白雪与明春,是一曲既艰辛又难忘的韵; 《青千万选》是一篇经过多次尝试和检验的作品。 神灵惊惧,鬼魂哭泣,皆因词诗之威严; 云绕梁边,是歌声喧嚣所致。 不善于涉足,是学多了的坏处; 牙牙学语是读书的声音。 文笔很多,写的总是很多字; 寸处尺素朴,俗称尖扎。
2.《儿童古文》
研究明清古文时,首先推荐的是《古文观志》,但毕竟是明代人编撰的,其版式已不高。 比《古文观志》更适合现代人的是尚伟博士的《儿童古文》。
尚伟先生主编的《儿童古文》精选了先秦至近代古文80篇。 内容包括《老子》、《庄子》等诸子名言,以及历史传记; 唐宋八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中,也有历代著名学者的精彩论断。
书中古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它记载了古人的哲理对话,友人之间的思念与思念的表达,古代大师对历史、生活、艺术的思想与感悟,还有长辈们的谆谆教诲。 页面长度各异,可以清晰阅读。 朗朗上口,有利于从小培养古典文学素养。
【尚伟博士简介】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2年师从袁行培先生学习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方向)。 1984年毕业后留校,担任林庚先生的助教。 198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韩楠专注于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并师从宇文所庵继续研究中古文学。 目前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
如果只能选一本古典小小说,那就是这本了。
3.《世说心语》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奇书。
如果说,以读过《论语》、《史记》作为区分“是否是学者”的标准,那么,是否读过《世说新语》,则可以作为区分“是否是有趣的人”的标准。人。”
这本书比《史记》更容易读,因为它充满了笑话; 它比《论语》更容易读,因为它充满了故事。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盛世”。 中国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极大地激发了。 幸好被记录在这本书里,变成“一打开,受益匪浅”。 ”的宝书。
4.《陶安的梦里回忆》
中国古代的士文化起源于战国,兴起于汉末,盛于唐宋,灭亡于明末。
这里所说的士人文化,具体体现为古典传承、独立人格、高雅品味。 明末,体现在从行为轨迹到空间器物到文字美学的各个方面。
《洮安梦忆》是明末写生大师张岱的代表作。 该书成于明甲申死后(1644年),直到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首次出版。 里面记载的大部分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洮安梦忆》不仅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更是一幅明末的生活画卷。
它把世界的方方面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馆餐厅、说书演戏、斗鸡养鸟、点灯迎神,还有山水、工艺、字画等。据说是江浙一带精彩的《清明上河图》。 本书收录了大量有关明代汉族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玩等的记载。 因此,它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5.《幽梦影》
如果说《世说新语》是段子集,那么《幽梦影》就是君语集(金句、朋友圈文案)。
张超,生于顺治八年(1650年),继承了明末文化。 他的《幽梦影》贡献了许多至今仍受追捧的金句:
少年人读书,如缝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看月。
晚年读书,如台上戏月。
年轻人要有成熟的知识;
一个老人必须有一颗年轻的心。
《水浒传》是一本愤怒的书,
《西游记》是一本启蒙书籍。
《金瓶梅》是一首哀歌。
本书用优雅的心灵和视野去发现美好的事物。 可以说是一本美到骨子里的书,批评和讽刺也很优雅。
为《幽梦缨》作序的史庞说,张超的书“以浪漫为道,以教育为幽默”。
笔者认为,本书的成就超过了《小窗》、《呻吟语》、《菜根谈》等其他同类书籍。 它之所以在今天继续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非常纯粹地继承和发扬了明末文艺复兴的思想精髓,真正体现了各个时代城市中产阶级的品味和价值观,而且很少有古人的陈词滥调。
【汉语美学:简洁古奥为尚的五本「小古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