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原诗】
“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上山一趟。 一趟水。 向玉关河畔走去。 深夜,帐篷里灯火万盏。
风向改变。 雪更新。 破碎的家乡梦无法实现。 我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鉴赏要点】
这首诗的标题很像描写爱情的《长相思》,但实际上主要描写的是边疆风光。
很可能纳兰的《长相思》第一部描述的是塞外夜间巡逻时在塞外扎营的情景,第二部则描述了暴风雪来临、气候突变的情况。
“山是一段旅程,水也是一段旅程。” 这两句话表达了旅途的漫长而艰辛。 从北京到山海关,路途当然非常艰辛,一路翻山越岭。 但按照常人的思维,写完长途跋涉,是不是应该直接写边疆的风景了呢? 我们读过很多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的笔下都呈现了非常壮观而又极其荒凉的塞外景色。 因此,当纳兰写下步行到玉关之畔时,我们似乎只是在等待他接续这个故事。 如何写出塞外的浩瀚与壮丽。 但纳兰就是不按常理办事。 他立即接着一句“半夜千帐灯火”。 这根本不是塞外的“正常”风景。
为什么不是塞外正常的风景呢? 因为“夜色千帐灯”并不是天然的边塞风光,而是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人造”的边塞风光。 这句话实际上凸显了康熙御行的盛大气势。 大群人安营扎寨后,已经是深夜了。 无数帐篷里射出的万盏灯火,远远望去,就像满天繁星,照亮了长城外的辽阔和黑暗。 这就是纳兰眼中的大国英雄气概吗?
因此,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护驾巡行的豪情与思念故乡的孤独感融为一体,即把泱泱大国的豪情与思乡的柔情融为一体,产生一种特殊的意义。的美丽。
“千帐夜灯”是这首诗中最著名的一句,也是全诗描写塞外景色最有特色的一句。 王国维说,这句话堪比“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斜”等唐诗经典诗句。 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主要描绘的是自然风光,而《夜色万灯》则仅以自然风光为背景,凸显了与人共同营造的壮丽景色。人与自然。 而且,这并不是人为刻意营造的风景,而是皇帝边塞生活无意间营造出来的、与自然完全和谐的风景。
“一趟山,一趟水,向玉关岸走去,夜深了,万顶帐篷都亮了。” 短短几句话,纳兰就把这首诗的气势推向了高潮。 然而,就在我们沉浸在边疆壮丽景色的时候,纳兰性德又打出了一张意想不到的牌。 他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继续渲染帝国的气势和边疆的风景。 笔一转,电影《一更风,一更雪》就开始渲染边疆气候的突变。 暴风雪和雪的噪音让他无法入睡。 这引发了诗人对故乡宁静、温馨的向往:“故乡梦破灭”。 如果此时他还在北京温暖的家中,他早就安然入睡了。 如今离开家乡这么久,他渴望回到梦中的家乡,暂时忘记塞外的风雪,享受家的温暖。 将思念融入边塞诗中,是历代边塞诗的共同特点。 那么纳兰《恋歌》中对于思乡的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他说:“我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我家没有这么严寒,大风大雪的。
纳兰在北京出生长大,“故乡”当然指的是北京。 所谓“无此声”,是指“风雪声”,风雪声。 但在我们的印象中,即使是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京完全有可能在早春经历“风雪”天气,但纳兰却坚持说“我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并表示有北京没有塞外那样轰鸣的风雪声,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他真正想说的不是北京的气候有多温暖,而是因为北京有他的家,有他的亲人,有他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 只要有家、有爱、有亲人的地方,无论气候多么寒冷,人们都会感受到心灵的平和、安宁和温暖。
可见,纳兰性德的边塞诗不仅表现了塞外景色的浩瀚壮观,而且还表现了皇家战车巡行的英雄气概。 他更愿意渲染因告别而产生的离别的思念。 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百炼成钢,柔如指头”。
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纳兰被康熙皇帝任命为五品三等侍卫,相当于皇帝的侍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持剑走在前面的侍卫。皇帝。 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诗人,纳兰性德多次巡视边塞的经历,让纳兰性德的视野比一般诗人更加广阔。 他的创作极大地拓展了边塞词的意境。 在以往的边塞诗中,两类思想最具代表性:一是厌战思乡的主题,二是驰骋沙场报国的愿望。
在诗歌史上,一直被视为文人边塞诗鼻祖的范仲淹的《渔翁傲》诗,融合了英雄豪情和思乡柔情。 这首诗被欧阳修评价为“穷塞主诗”,也就是说,在范仲淹的笔下,他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以及难以捉摸的情感。他们的名气。 充分表现了范仲淹“堡垒之主”的角色。 ——守边武将的恶劣处境和恶劣心情令人震惊。
但纳兰的边塞诗却表现出与范仲淹不同的风格。
深夜万家灯火的威严与辉煌,与寂静故乡的缠绵忧伤,在纳兰性德的同一首诗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纳兰性德的边塞诗不仅表现塞外景色的磅礴浩瀚,他更愿意渲染离别带来的狂喜,将旅行与分离思乡结合起来,更注重诗的闺阁性,所以他的思乡之情主要指爱情中的相思情感。
【知识点·速读】
1、“长相思”还有一个名字叫“双红豆”。 因为王伟的《相思》,红豆几乎成了相思和爱情的代名词。
2、玉关就是山海关。 古称玉关。 明代改为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早春,28岁的纳兰性德随从出巡,离开山海关,前往长白山举行祭祀仪式。 长白山是清朝的发祥地,被历代清朝皇帝视为非常神圣的地方。 地方。 这首《长相思》是在去山海关的路上创作的。 《长相思》诗描写了山海关外边塞的风光,是纳兰性德边塞诗的经典之一。
3、纳兰属清八旗中的满洲正黄旗。 他是清朝等级最高、最纯粹的贵族。 按照规定,八旗子弟必须学习骑马、射箭。 《清史稿》记载,纳兰年仅几岁就开始刻苦练习骑马射箭。 长大后,他骑马驰骋,用弓射箭,精准无误。 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纳兰被康熙皇帝任命为五品侍卫。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护送出白山时,康熙还下旨,将纳兰提升为二品侍卫。 后来,他被晋升为三等、一等侍卫,跻身朝廷高级官员之列。 受到了他的青睐。 到。
[展开推荐]
1、北宋颜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多久,相见才相知。
长相思,长相思。 你想像谁来形容你的相思呢? 恋人不知道。
2、唐王维《相思》
红豆生长在南国,春天一到,就会抽出几根枝条。 希望大家多多挑选,这是最喜欢的。
3、唐代毛文熙《更乐子·春夜》
春夜已晚,春意浓浓,窗外花儿对月歌唱。 没有人看,很难依靠梦想,只是一盏小红纱灯。
偏怨离别是芳节,庭上丁香万朵。 暮雾散去,晨曦初现,两只燕子飞过梁间。
4、唐代李益《寿江城夜听笛》
会乐峰前沙如雪,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笛,得连夜行军才能看故乡。
5、宋·陆游《独酌南征》
记得我从冀中走到南居,在锣鼓声中醉得不亦乐乎。 自古有读书人,无从军之说。
秋风逐虎逐花,夜雪射金婢。 成名还不算太晚。 四十岁笑又叹。
6、宋范仲淹《渔翁秋思》
塞下秋来景色奇特,衡阳大雁不注意而去。 四面八方传来声音,千里之外,长烟缭绕,夕阳西下,孤城闭上。
一杯浊酒,可通千里之外的家,但嫣然却没有回家的打算。 羌管结霜,人睡不着,将军头发花白,夫君泪流满面。
7、《中间好:别离如丝如梦》清朝纳兰性德
没有丝线睡不着,可以独睡边城。 因为半夜听到下雨的声音,我想起了红楼的午夜灯光。
书意肃穆,仇恨昭然。 天空会化悲伤为激情。 当我起身拍手封题时,却漏掉了“鸳鸯”二字。
【老刘学记古调:夜深千帐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