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被人允为古今之绝唱

更新:02-0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李可染北方风景画

我在窗边读主席的诗,映入眼帘的正是写冬天雪景的《广昌路少字白玉兰》。 词曰:

天空一片洁白,雪中的行军更加急迫。 头顶上高山高耸,风吹红旗越过障壁。

这次旅行要去哪里? 赣江是一个充满风雪的地方。 昨天命令下达,十万工农奔赴吉安。

这首诗写于1930年2月,红军翻越武夷山,进入赣南,经广昌进攻吉安时。 虽然是毛泽东的即兴之作,但它充满激情,寓意丰富,立意新颖,文笔苍劲。 读整篇文章,行文随心,一气呵成,仿佛一幅雪中行军的雄伟画卷:画上,风雪中,红旗飘扬,人马驰骋。飞来飞去,山峦震动。 第一部分描述行军途中的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描述行军的目的地。 篇幅虽短,却充满坎坷,充满变化,波澜不已。 我欣喜地看到毛泽东写这首诗时的轻松、喜悦、自信、豪放的心情。

“雪中三月更逼人”这句话,初发表时原写为“雪中三月无翠柏”。 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将诗中的“无翠柏”改为“情更迫切”。 这种变化不仅写雪中的人,还直接写人的内心,包括场景、情感、事物。

如果说毛泽东的《广昌路白玉兰》是一部趁热打铁的作品,那么他的另一首有关雪景的歌词则更加磅礴激昂,被誉为古今中外的杰作。

那是1936年2月,中央红军刚刚完成25000里长征。 抵达陕北两个月后,一场大雪将陕北的沁津高原装点成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此时,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后红军东征山西大大加快而激动万分的毛泽东,看着“千里冰封”的北方山河千里雪花飘”,遐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心潮澎湃。 被澎湃的诗情激起,他欣喜地提笔,写下了那首为世人所称道的名诗。 这就是南社盟主柳亚子“叹其为华夏诗始以来第一作家,苏、辛虽不能抗”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所有诗词的巅峰之作,最重要的作品,流传已久,家喻户晓。 这是毛泽东最早公开发表的诗词。 它的出版正值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此事被中国人民议论纷纷,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古今任何诗词所无法比拟的。

这件事起源于1945年,当年8月,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不肯让中共军队投降,毛泽东则直接宣称“以牙还牙,寸土必争”。 全国内战一触即发,全国人心震动。 28日,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谈。

在重庆,毛泽东除了谈判外,还忙着接见客人。 到达重庆第三天,柳亚子就去见毛泽东,献上七韵一诗,请主席一句话。 10月7日,协议即将签署,毛泽东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将近十年前写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写给柳亚子作为奖励。

毛泽东返回延安时,重庆《新华日报》当天刊登了柳亚子的诗,但毛泽东的原诗并未发表,极大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这时,被安排在重庆接受毛泽东采访的“二流堂”文化名人黄苗子,得知了毛泽东临摹的诗作《沁园春·雪》,并将这首诗送给了《新民报》在重庆。 曾担任《报晚报》副刊编辑的老友吴祖光立即于11月14日将其刊登在《西方夜故事》副刊上,并特地加了一段编者的话,称赞这首诗为“这首诗的力量是无法企及的。”

这首诗一经发表,轰动山城,并迅速传遍全国。 重庆《大公报》汇集了柳亚子的《何词》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引人注目的形式出版。 人心激荡,舆论沸腾,国民党当局人心惶惶。 毛泽东回赠柳亚子的这首诗,意义深远。 诗中所唱的雪不是普通的雪,而是特定时间特定地区的雪; 正是这场雪,结束了长征的史无前例的壮举,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即将出兵东征,如中国北方所见。 雪是诗人融入自己的感情、抱负、理想、憧憬的雪。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诗歌杂志》一月号首次刊登了这首诗,并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阅。 直到1958年12月,毛泽东在同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字版《毛主席诗十九首》中评论这首诗的标题:“雪,反封建,批判两千封建年代,反动的一面,文采、风骚、雕塑只能这样,请注意,这是写诗!你能骂这些人吗?其他解释都是错误的,最后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毛泽东还写过一首关于雪的诗,那就是《齐鲁·冬云》。

这首诗写于1962年12月26日,诗人69岁生日之际。 庆祝生日的工作本来应该是喜庆的,但毛泽东仍然直面现实,坚持斗争,没有改变他的革命本性。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每句都是现实的,但每一个字都是比喻的,大家都能明白。

上联“冬云重雪白柳飞,一时万花盛开”。 冬季云层积雪厚重,万花凋零。 比喻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第一联是“天高气爽,寒流急流”。 “,大地微暖”,寒流滚滚,微暖是真实的,却指的是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反华浪潮和日益高涨的正义之举; 颈联“唯英雄能驱虎豹,无英雄不怕熊”。 ”,虎、豹、熊、巨兽真实存在,隐喻了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尾联“梅花满天雪满天喜,飞来飞去也不奇怪”。冻死”,梅花爱雪,苍蝇怕冷,是真的,赞扬的是不畏逆境、勇于面对挑战的革命者,而鄙视和不足为奇的是经不起大风大浪考验的逃亡者。

全诗以物抒志,以景抒情。 情感、风景、哲学融为一体。 恰当的比喻、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对比,蕴藏着深刻而广泛的内容。 它描述了冬天的景象并关注时事。 从凝望“冬云”的沉重,到体会“温暖”的舒畅,诗人的心灵逐渐变得明亮,颈联也变成了豪情的直接表达。 他呼唤的是一种磅礴不屈的英雄气概,呼唤着独立于天地的英雄气质,呼唤着至高无上、强大的阳刚之气。 “飞越混乱的云层时仍保持冷静。” 这就是毛泽东一生的性格。

毛泽东一生喜爱雪,似乎对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经常在诗中看到雪、歌颂雪。 除上述专章外,还有《长征》中的“更喜见岷山万里雪,三军过尽皆欢”等诗句。 ”、《不算子·咏梅》中的“风雨送春回,飞雪迎春”。 。

毛泽东反复吟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 雪也是纯洁的象征。 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志向。

冬天来了,一切都萧条了。 只见“冬云雪下飞,一时万花盛开”。 大雪覆盖了河原,侵入了花草树木。 虽“崖壁冰百尺,犹花枝美丽”。 毛泽东登高赏景,俯视北国。 一幅美丽的雪景映入眼帘。 “放眼长城内外,除了浩瀚,什么也没有。上下江河骤然停止滚滚,银蛇在山中舞动,蜡像在山中驰骋,它们要与神明较量。” 。 一定是晴天,才能看到红衣素衣,分外妖娆。” 堪称千古歌颂江山的佳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被人允为古今之绝唱】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通过对演讲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表现力,增强语言感染力 下一篇:八位白云仙长的仙人是谁,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