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一词的由来——国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更新:02-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周书》、《汉书》、《后汉书》、《晋书》均记载有“国学”一词; 但其最早的含义是“国立学校”。

例如,白鹿洞书院是南宋朱熹创建的,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但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并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白鹿洞国学”。 白鹿洞国学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所学校。 明初还曾下旨设立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负责所有学生的培养。 国子监设有礼、乐、法、射、科举、书法、数等学科。

近代所谓“国学”源于晚清逐渐西学、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至于原作者是谁,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有人说,章太炎在日本组织了“国学研讨会”,刘慎恕发起了“国学保存会”。 他们可能是“中国研究”这个词最早的使用者。 当然,这个答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中国研究”的定义

关于中国研究的定义,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做出统一、明确的定义,众说纷纭,众说纷坛。

国粹学派邓石曾这样定义国学:“什么是国学?国之学。立国者,有其国者,有其学。” ,而那些从中学习的人将会从中学习。” 国家的学问是为国用、治国的。 国之士,与国同生。 它们是基于地理和人性的,一刻也离不开它们。 君子生于国,而学之。 热爱祖国的人都懂得热爱学业。”

邓石先生对国学的定义很宽泛,但他主要强调国学的实用性。

胡适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文化都包含着“国粹”和“国粹”,对这段历史和知识的研究被称为“国古学”,简称“国学”。

胡适先生认为国学是一门学问。

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曹伯翰认为,国学除传统哲学、文学、历史等外,还应包括医学、戏剧、书法、绘画、星象等。

曹伯涵先生所思考的国学是广义的。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到底是什么? 虽然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一个准确的定义。 但我认为,“国学”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最宝贵的东西,可以永远传承下去,滋养我们的民族。

【国学一词的由来——国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钱穆与夫人在一起作为一位国学大师的研究 下一篇:(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