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西下,乌鸦啼鸣,漫天霜雪。 江枫,渔火,面对的是惆怅。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客船的钟声响起。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写的。 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已经做了小官的张继也被迫流浪。 深秋的一个夜晚,张继苏在姑苏城外枫桥下的船上,感受着江南水乡夜色的宁静与美丽,却无处可去。 “沙鸥”的经历不禁令人感慨。
01浓浓的用心勾画江南夜景
第一句,诗人接连抛出了三个意象:月亮即将落下、乌鸦啼鸣、寒风凛冽。 值得注意的是,“霜满天”并不是具体的意象,而是诗人的感受:天气很冷。
当月亮落下时,乌鸦开始啼叫。 黎明、日出之前最冷。 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即使在船舱里,诗人也感到“被子不耐夜寒”。
首句三意象,勾勒出了江南秋色的黑白轮廓,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紧接着,第二句又描绘了三幅意象:河枫、渔火、不眠的诗人,为画面增添了色彩和细节。
河边的枫树轮廓模糊,透过岸边渔船舞动的灯光,依稀可以看到红色的枫树。 原来,江枫和余火就像诗人一样,带着忧郁睡不着觉。
“对眠”是指带着惆怅而入睡,即拟人江枫、玉火,实写诗人本人夜间难以入眠。 也有人认为“丑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这句话理解的意思是,寒山寺所在山上的红枫和山下的渔火,正对着丑眠山。
其实,“丑面山”和“五条山”都是因张继的诗而得名。 如果你明白这个顺序,就不会产生误解。
前两句包含诗人所见(月落、江枫、渔火)、所闻(鸦鸦)、所感(霜天、不眠之夜)等六个意象。 画面丰富,动静结合。 意象的稠密,让人想起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两者在意象和诗意的选择和组合上颇为相似。
短短十四个字,写出了江南秋夜的静谧和寒冷,反映了诗人在异国他乡的忧郁之情。
02用闪回手法写出无尽的忧郁
当月亮落下时,就意味着夜晚即将结束。 也就是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象是诗人在一个不眠之夜后,临近黎明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一换笔,忽然将思绪拉回到午夜,开始写下半夜所闻。
夜静悄悄的,诗人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明天还要继续流浪,前路不明。 他不禁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充满了悲伤。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古老的钟声。 声音古朴雄伟,庄严肃穆,似乎带着历史的回响,带着一丝禅意。 诗人听了之后,思绪万千,更加无法入睡。
安静的夜晚,风声、草声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钟声了。 而且诗人还无法入睡,因此对钟声的印象更加深刻。
后两句只描述午夜钟声。 意象变得稀疏,但情感却走得更远。
《半夜钟声到客船》用动来形容静止,用钟声来形容夜的宁静。 远处的钟声也暗示着漫长的不眠之夜,将诗人心中的悲伤延伸到无尽的远方。 在浩瀚的宇宙中,诗人实际上感到自己无处可去。 长时间的漂泊,让人身心疲惫。 他怎能不感到惆怅?
午夜的钟声可以说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夜的寂静被凸显出来,夜的漫长延伸极大地加深了诗人超然的思绪。 钟声也让这幅秋景变得生动多彩,从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四叶草认为,好的诗歌不仅意象优美、画面完整,而且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张籍的诗具有以上所有特点。 难怪它能流传千年,永垂不朽。
【一首众口相传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