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夏光罗志元李海园阳澄湖畔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更新:02-1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抗日英雄夏光

罗志远 李海源

阳澄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京剧《沙家浜》让无数观众记住了阿庆夫人、郭建光等抗日英雄。 夏光就是新四军优秀指挥员郭建光的原型。

1939年,夏光(左三)在水西村与战友合影。

“农民运动显才,新四军有良谋”

夏光,原名夏克劭,1909年10月出生于武冈市邓元台镇天心桥村,17岁参加革命。1926年7月,北伐军进入湖南,引起轰动。乡村的风暴。 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 1927年,进入毛泽东在武汉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听毛泽东讲课,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湖南省委派他回家乡开展农业和工运工作,并担任中共武冈经济特区委员会农运书记。 “四月十二”反革命政变后,为逃避逮捕,潜伏在外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7年,夏光在长沙经徐特立、王凌波介绍加入新四军。 1939年5月,为便于统一战线工作,新四军第一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将第六团改名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康”)遵照支队指挥员陈毅的命令。 夏光担任作战参谋,跟随叶飞东总司令前往苏长泰地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积极协助指挥作战,收编地方武装,使江南抗日义勇军不断从6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 后来,江南抗日义勇军改编为五路军,夏光被任命为五路参谋长。

为了阻止新四军东进抗日,日军集中重兵频繁进行“扫荡”行动。 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向新四军施压,频频挑起冲突。 为了顾全大局,保存实力,1939年秋,上级决定新四军东进部队“江抗”西撤,向苏北发展。

新四军东进时,夏光担任作战部部长。 他经历了多次激烈的战斗,特别是在孤山,与国民党顽固的“忠义救世军”连续作战。 他五天五夜没有睡觉,没有吃饭。 由于过度劳累,他出现严重眩晕,在指挥所晕倒,被送往阳澄湖后方医院。 部队把他和其他伤病员共36人藏在阳澄湖畔茂密的芦苇丛中。

“我在战斗中负伤,离开战场,来到沙家浜养伤。”

主力走了,伤病员行动困难,生存遇到很大困难。 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他们在与日伪军周旋的同时,救治伤病。 后方医院要经常搬迁,每到一个村庄,就将伤病员分散到群众家中。 农家的客厅、厨房、牛棚、猪圈、柴草小屋、湖中的小船都成了伤病员的藏身之处。 门板充当病床,挂着蚊帐充当手术室。 每当敌人“扫荡”时,群众和医务人员就把伤病员抬上船,转移到芦苇沼泽地。 敌人走了,伤病员又被带进村里。 有时,伤病员被敌人长期困在芦苇沼泽中,只能吃芦根、鱼、虾、蟹等充饥。 常熟县委、苏州县委和当地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封锁,为伤病员送去食物、衣物和药品。 有时情况紧急,一些伤病员无法及时转运,人民群众精心照顾,做好掩护工作。 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保护和帮助下,受伤官兵不仅陆续康复,还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伤愈的战士们一一整装待发,渴望寻找部队,重返战场。 老百姓深受日伪之苦,非常希望新四军的“江抗”能够再次反击。

“伤愈归军,再请战。起兵东进,歼敌。”

1939年10月,叶飞派“江抗”二团政治部主任杨浩鲁回常熟阳澄湖,传达重建以伤病员为主体的军队、坚持不懈的命令。在现场的斗争中。 11月6日,以新四军伤病员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在常熟东塘市附近的一个村庄成立。 夏光任司令员,杨浩禄任副司令员。 夏光带领36名伤病员走出芦苇沼泽,在苏州、常熟、太仓坚持抗战,重新点燃了东路武装抗日斗争的火焰。

“江抗”的旗帜一扬起,常熟人民纷纷奔走相告,人民自卫队也要求与其合并。 短短几个月,“江康”从36名伤病员发展到500多人的队伍。

经过几次战斗,“江抗”不断壮大,日伪军退入沪宁线据点不敢出来。 1940年2月6日,“江康”号在横泾附近的北桥,伏击日伪军下乡抢粮的一艘摩托艇。 2月8日,正月初一,新“江抗”在阳澄湖畔阳沟路与偷袭的日军展开激战,死伤日军数十人,包括斋藤司令。

阳沟战役,不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消灭新“江康”的阴谋,而且树立了新“江康”的威信。 周围的人互相告诉:“‘江康’又回来了!”

1941年3月,不到一年后,军队已发展到4600多人。 据记载,新“江抗”成立一年后,夏光率部共进行大大小小47次战斗,阵亡日军147人,伪军357人。

“风风雨雨中坚强意志,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40年11月6日,在新“江抗”力量诞生一周年之际,谭震霖写下了纪念文章《东路一年》,高度评价了夏光在江抗事业发展壮大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新“江康”。 他说:“没有夏光同志的斗志,没有他应对当时环境的机智、灵活,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顺利发展。东路的所有同志都应该向夏光同志学习。”夏光的斗志和这种战斗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伤病兵在芦苇沼泽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先被改编成沪剧《芦荡火》,后又改编成京剧《沙家浜》,并迅速风靡全国。 1982年5月,谭震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说:“《沙家浜》的奋斗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观众席上,他的名字叫‘沙家浜’。”夏光谦虚地说:“你不能说《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就是我。 我身上只有一个‘光’字。”

夏光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数百次战斗,勇敢顽强,取得了卓越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中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第30军参谋长,随陈毅、粟裕南北征战,参加苏中战役、淮海、渡江、上海解放。 1950年,夏光调入海军,创办海军联合学校并担任校长,为新成立的海军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2012年,夏光在南京病逝,享年104岁,骨灰安放在阳澄湖畔,墓地在家乡武冈。

【抗日英雄夏光罗志元李海园阳澄湖畔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全国学校 医学、理学、农学专场的干货知识,值得收藏! 下一篇:孔子论语十则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论语十则》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