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近国学的思想精髓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

更新:02-1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一般认为,“国学”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学问”,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总称。 传统观点认为国学博大精深,门类繁多,常常被束之高阁。 甚至认为国学早已过时,只是“百家讲坛”的专家们在无休无止地研究国学。 众所周知,国学不仅是宝贵的文学底蕴的集合,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传承。

近年来,特别是《百家讲堂》等与“国学”相关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 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学经典不应该只是一堆供人们学习的材料,而更应该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国学和传统文化,让国学精髓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成才。

1、从《三字经》入手,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古人云:“读好三字经,就能知天下事,通达圣人之礼。”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经并称为中华三大启蒙书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篇幅短小,却包含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和一些民间传说。 因此,用《三字经》作为小学生国学启蒙教材是最合适的。 至于另外两本中国传统文化启蒙书籍——《百家姓》和《千字文》——实用性不是很强,也没有必要。

教师引导学生背《三字经》时,不能让学生机械地背诵。 干背诵不仅速度慢、容易忘记,而且给学生带来压力。 小学生的心智很不成熟。 这是他们玩耍和活跃的时候。 如果让他们“端坐”念诵,几天都坚持不了。 相反,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例如,教师可以为需要背诵的段落提供音乐,让学生根据旋律进行背诵。 以《三字文》为例,可以找一些与《三字文》相同三拍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根据背景音乐来朗读《三字文》。 或者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打拍的道具,可以是小军鼓,也可以是塑料瓶,让学生边读边打拍,用嘴、耳朵、手像游戏一样朗读。 将中国经典与旋律相结合,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2.用流行歌曲背中国经典

背诵《三字经》后,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些古诗词。 前面提到,旋律背诵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效率也更高。 如今,流行歌曲也采用了“中国风”,很多古诗词都被写入歌曲中。 这也是让学生学习唱这些歌曲的一种方式。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王菲演唱的《愿人长寿》的歌词就直接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学生们一边学唱歌,一边不知不觉地背下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相信教小学生唱歌比教小学生背古诗容易得多。 此外,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改编自《诗经》中的《蒹葭》,《独在西楼》改编自李渔的《罂粟美人》,章子怡演唱的《老人》出自电影《十面埋伏》。 《美人歌》出自汉代李延年创作的《美人歌》,电影《夜宴》主题曲《月人歌》出自楚民歌《月人歌》,《惊鸿》姚贝娜演唱的《舞》出自曹植的《洛神赋》……而且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趋势日益盛行。

除了流行音乐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和作曲家致力于为古诗词配乐,以方便小学生的国学启蒙。 比如《古剑芬:古诗20首》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把《春晓》、《怜农》等20首古诗用音符标注出来,让孩子们边唱边学古诗。

3、树立学生读书道德观念

自从小学生接触国学以来,质疑声不断,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古文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看不懂。 因此,要求小学生背诵中国传统文化时,目标应该是背诵和培养语感。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小学生背诵就够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会逐渐理解所记忆的内容。

但是,不求深入理解并不意味着根本不教,让学生死记硬背,因为有些内容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甚至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 。 因此,教师应对这些内容给予适当的解释,以纠正学生的言行和性格,这比《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教条有用得多。 比如《论语·先文》中有一个问题:“以德报怨如何?” 孔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以直报恶,以德报德。” 也就是说,当别人辜负了你的时候,你可以用你的正直和尊重来对待这件事,而不是针锋相对地进行报复。 小学生之间各种小纠纷不断,其中不少向老师投诉。 老师们的各种讲道和长篇大论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在处理这种事情时可以问学生:“‘以德报怨’怎么样?”这个‘当事人’已经背下来了。 学生自然会念出下一句话:“子曰:如何报恩?以恩报怨。” “以德报德。”如果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种纠纷就很容易解决了,因为“报复的时候到什么时候了?”,一个人应该正视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这样,比老师讲课有用得多,也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具有启发作用。

当前,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使人们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古代倡导的仁、义、孝、信等美德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也是国学经典中蕴含的真理。 因此,在将国学引入小学课堂时,还应该引入国学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月4日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儒家店”,认为儒家思想中的封建、阶级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虽然这种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极端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一些经典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封建落后的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 因此,在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愚忠、愚孝等,也是“五四”中提到的“旧道德”,应该删除,以弘扬和弘扬儒家思想。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思想的传承靠教育,小学是学习国学经典的最佳时期。 我相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能够给学生提供指导。 虽然他们不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在教学之外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早期阅读中进行辅导或要求学生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当然,在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好的章节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背诵,让学生懂得孝、懂事、尊师,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得到真正的传承和传承。发达。 我想,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责任!

语文背诵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有着显着的效果。 教师将语文经典引入小学课堂时,应以背诵、积累为主,讲解为辅,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背诵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产生阻力。 同时,在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精髓的同时,一定要消除不恰当的封建观念,与时俱进! 这样,“国学进校园”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可以落实到现实,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成才。

(山东省莒南县文团镇中心小学)

【让学生亲近国学的思想精髓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注册学籍不用再上报中央查重学校学籍管理员可直接进行注册 下一篇:静夜思 古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