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之梦学:时间系统地阅读

更新:03-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数学家陈景润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的故事

“哥德巴赫猜想”的梦想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闽侯人。 他出身贫寒,学习刻苦。 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 一有时间我就做练习,成为了学校里的“数学小迷”。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听过清华大学转来的一位知识渊博的数学老师的讲座。 他给同学们讲述了世界上的一个数学问题: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偶数都可以表示两个素数之和。 他发现了这个定理,但一生从未证明过。 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去世了,却留下了这个数学难题。 200多年来,哥德巴赫猜想的这个难题吸引了许多数学家,但一直没有结果。 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的梦想也埋在了这位年轻数学家的心中。 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艰辛之旅。

一袋袋计算草稿纸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他被保留在学校并在图书馆担任参考资料员。 除了整理书籍资料外,他还负责批改数学系学生的作业。 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学习数学科学。 陈景润对数学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数学专着。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陈景润不分炎夏、严冬,全身心投入学习,光是计算草稿纸就装满了好几个麻袋。

10余年计算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1957年,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作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学习。 经过10多年的计算,1965年5月,他发表了论文《一个大偶数代表一个素数与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得到了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英国数学家哈尔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里希特将陈景润的论文写成数学书,并称之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陈景润一生都在为数学的发展而努力,即使在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奋斗!

【“哥德巴赫猜想”之梦学:时间系统地阅读】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蒙古记忆)钱塘江观潮地点在哪里?海宁盐官旅游攻略 下一篇:2016年全国学生营养日相关资料及营养状况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