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姓斯、曾,名沉,字子玉,鲁国南吴城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儒家大师,孔子后期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裔。 其父曾颠,名奚,七十二贤之一。 他与儿子曾参师从孔子。
曾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自省慎独”的修养观,“取之以礼”的孝道观。 “以孝为本”,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加了《论语》的编撰,撰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著作。 后人尊他为“宗圣”,成为享有孔庙地位的四妃之一,仅次于“福圣”颜渊。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不仅有“宗圣”曾子后裔世代居住的曾府,在距市区20多公里的南无山南麓,还有一座供奉曾子的曾庙。县。
无论是在曾府,还是曾庙,众多的门楼、牌坊,大多都挂着对联,以纪念先人,教育后人。 其中之一是“孝忠信远传亲族,气志平德修养昌盛”。 这副对联突出了曾子忠、修身、节、孝的思想。 这是曾氏家族传统的集中体现。 受这一家风的影响,曾氏子弟大多崇尚自省、修身,恪守孝道、手足之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精彩的篇章。
春秋时期,曾子出生于鲁国南吴城的一个平民家庭。 父亲种田为生,母亲上官在家以纺织为生,操持家务。 《庄子让王》这样描述曾子:“袍无容貌,色肿,手足生茧,三日不生火,十年不作衣,冠正直”。且流苏被剪断,抓锦时肘部可见,挑胯时系足跟。” 他没有衣服遮身,家中赤身裸体,家境贫困,由此可见一斑。
曾子非常注重自我修养。 受孔子“见贤思齐”思想的启发,他提出了“三自省”的修身原则。 《论语·学而》记载了曾子每天必须反省自己的事:你是否尽力为别人谋划、处理事情? 与朋友交往时是否有不诚实的迹象? 你认真复习过老师所教的文献吗? “三自省”就是多重反省,代表着反省的态度和反省精神。 践行仁义,君子就应该每天进行自省、反省,以“礼”来约束自己,把道德修养融入到日常行为之中。
曾子不仅在理论上系统阐述了儒家的“孝”观,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孔子的孝道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孝道理论,而且他还努力实践孝道,是一位优秀的孝道思想家。 ——当时有名的孝子。 他每天晚上为父母整理被褥,早上定期去看望他们,询问他们的情况,吃饭也不马虎。 曾子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寿命会越来越少。 与其等到一百年后才准备丰盛的祭品来祭祀父母,不如趁父母在世时真心供养他们,及时尽孝。 因此,曾子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他却能够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的起居饮食。 曾子奉父曾命,每餐必备酒肉; 当他取出食物时,他会问谁来给剩菜。 如果他的父亲问:“还有剩下的吗?” 曾深肯定会回答“是”,让父亲满意。
曾子的孝道不仅在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滋养他们的志向,即使父母精神上快乐。 曾子认为,孝子必须尽力让父母高兴。 他认为,对于父母来说,吃美食、穿漂亮衣服并不一定能让他们幸福。 只要孩子能一直陪伴在身边,虔诚有礼貌,即使每天吃着简单的饭菜,他们也会感到幸福。
曾子十分注重教育子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杀猪以示信仰”的故事。 据记载,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小儿子哭着要跟她一起去。 曾妻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回来杀一头猪给你炖。” 曾氏的妻子从市场回来,看到曾子抓到了小猪,正准备杀掉它们。 妻子上前制止,说道:“我只是开个玩笑,逗孩子开心,你真的要杀猪吗?” 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孩子还小,凡事都在模仿大人,你叫他杀一头猪给他吃,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是欺骗他。”这是在教你的孩子作弊。” 曾子最终说服了妻子,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也教会了儿子诚信的美德。
在曾子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的影响下,他的儿子曾元、曾参、曾华、孙子曾熙不仅勤奋学习、修身养性,成为博学多才的儒家大师,而且继承了孝顺的家风。虔诚和兄弟情谊。
曾渊,曾参的长子,字子渊,任鲁军司马。 曾元恪守孝道,注重养育亲人。 《孟子》记载,曾元抚养曾子时,每餐都会侍酒侍肉,注重与父母相处。 曾子临终时,曾元和兄弟们留在父亲身边,聆听曾子临终的教诲。
曾参,曾参的次子,名子熙,在儒家经学教学中有一定的地位。 曾参不仅对礼制体系十分精通,而且主张与时俱进,精挑细选,使礼仪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更贴近日常生活。 《礼记·檀弓》记载,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鲁穆公派人问曾参:“丧事该如何办?” 曾参回答说:“以哭泣表达内心的哀思,穿孝服以纪念父母的恩德,每天悼念父母时只喝点粥。” 这些原则从皇帝到百姓都是一样的。 至于用麻布做窗帘,那是魏国的习俗; 用丝布做帘子是鲁国的习俗。 这样的小细节并不需要雷同。”在曾参看来,各国礼俗不同,只要严格遵守重大丧葬节日,其他小节日可以酌情使用。
诚实的家风带来无尽的福祉。 曾氏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不乏优秀的人。
曾子第41世孙曾志尧,是北宋建国后南风曾氏第一个考进士的人。 曾智尧以忠孝廉洁着称。 他把听从父母的教诲视为履行孝道的一种方式。 在仕途期间,他生活贫困,自给自足。 据记载,曾稚尧迁居越州光禄寺督酒税时,曾回家乡探望母亲。 亲戚邻居见曾稚尧衣衫破旧,仆马瘦弱,无不议论纷纷。 但曾志尧的母亲却很高兴,说道:“在我穷的时候能见到我是我的荣幸,如果我带着骗子回来,我会担心的。”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下,曾志尧的七个儿子,个个学业有成,都成为了学者。
曾巩,北宋著名散文家,曾芝尧之孙,曾子第43代孙。 曾巩还以孝、仁、义而闻名。 曾巩虽然长期在外为官,但他并没有忽视自己作为儿子、兄弟的责任。 他尊重继母,严格教育弟弟妹妹。 在他的督导下,他的弟弟曾昭、曾布和嫂子王无咎、王彦深都考中了科举考试。 由此,南丰曾氏在位七十七年就出了十九位进士,名声大振,与汉代华阴杨氏、唐代河东刘氏齐名。
曾国藩,清代“中兴名臣”,也是曾氏后裔中的佼佼者。 曾国藩把孝道、兄弟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非常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 曾国藩的家信中,他写给兄弟的信最多,可见他对兄弟情谊的重视。
如今,曾氏家族已传承八十余代,子孙遍布全国乃至世界。 在这不断的传承中,虽然曾氏不少后人失去了联系,但孝、耕、学的家风依然影响深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制作人:张林爱、刘雪
编辑:赵艳艳、刘瑞义、于树杰
主编:潘东、刘华建、苏丽英、王晓红
督导:王健
【曾子:孝悌忠信远远修齐治平德业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