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是《礼记》的第42章,但宋朝兄弟郑浩、程颐从《礼记》中摘录出来,编成章句。朱熹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之为《四书》,将《大学》列在第一位,儒家成为最经典的书。
《大学》由“三纲”(清德、亲民、力求完美)和“八纲”(格物、求知、诚诚、廉洁、修身、齐家、崇尚治国)组成。 )。他强调修身是治人的前提,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平天下的一贯性。给世界带来和平,培养个人道德。从宋代起,《大学》成为官方学校教科书和科举必读,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学》 全文及译文【原文】大学之道,是有德、亲和、止于至善。知有静则定,定则定,定则定,定则忧,忧则利。事物有开始和结束,事物也有结束和开始。如果你知道事情的顺序,你就可以走捷径。 【翻译】大学的目的是弘扬正确的道德,革除旧的思想习惯,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只有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只有坚定的意志,才能保持冷静,不惊慌,只有冷静,不惊慌,才能心安。细心才能心安,只有细心思考,才能有所成就。万物有根有枝,万物有始有终。理解这一基本真理使我们更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原文】古之欲向天下显德者,先治国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改善家居,先修身。欲正其身,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必先正其心。要想真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首先必须了解真相,了解事物源于考察事物。见了事就知道了,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真诚了,心诚了,心正了,意正了,滋养了身体,滋养了身体。则家则安,家则安,国则安。 【译文】古之欲弘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必先治其家室。不;欲治其家。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庭,嗯,先修自己的心;要修自己的心,先修自己的心。如果你想让你的思想诚实,你首先必须让你的思想诚实,你必须自己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是了解和研究一切。了解了一切,你就能学习,就能获得知识;有了知识,你的思想就真诚了;你的思想真诚了,你的心就正了;你的心正了,你的性格就修好了,你就学习了。性格得到发展。修了品德,家才能治好家,家有家才能治好,有家才能治国,有家才能治国。世界和平。
【原文】从皇帝到百姓,一切都以修身为本。本来很混乱,最后却被统治了,这就是错误。厚的就是薄的,薄的就是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译文】一切人,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必须以品格修身。如果这个基础倒塌,我们就无法再成功治理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和世界。而且,不分轻重缓急就想把事情做好是不可能的,这是本末倒置的。
【原文】《康诰》曰:“守明德。”《太甲》曰:“蛊为天清灾。”《帝典》曰:“守明德。”一切不言自明。唐志《盘铭》说:“日日新,日日新,日日新。”《康诰》说:“成为新人。”《诗》说:“周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它的命运将新。”故君子无事。 [翻译] 《康诰》说:“让我们弘扬光明的道德品质。”《太甲》说:“永远不要忘记上帝赋予我们的光明本性。”:010 -30000说:“请允许我们弘扬高尚的道德品质。 “每个人都说我们自己必须弘扬良好的道德。
唐殷王刻在浴缸上的一句格言是:“一日能自新,日日自新,直至永远。”《尧典》。新的。 ” 《康诰》 “周朝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它有命运,自新。”因此,道德高尚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追求完美。
【原文】《诗经》 俗话说:“国土千里之外,唯民能挡。”《诗》 俗话说:“夷人黄雀停其角。 ”孔子曰:“止则知止,甚至可以止人,但止不如鸟?”《诗》 云:“吴吴文王。”止于绩溪!”为王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慈。而作为一个父亲,你必须止于信任; [翻译] 《诗》 他说:“首都及其周边地区是老百姓羡慕的地方。” 《诗经》 他还说:“一只名叫‘敏曼’的黄色鸟栖息在首都的角落里。”小山。""孔子说: “黄鸟都知道栖处,人又怎能不如鸟呢?”
《诗经》说:“文王必须品德高尚,正直有礼,做事必须郑重谨慎。”君王必须仁慈公正,大臣必须恭敬,子女必须孝顺。他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和蔼可亲,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守信。
【原文】《诗经》云:“当你看乔时,有青竹和依依。有一个高贵的王子,相互争斗,磨砺。他傲慢,吵闹。他就是。一个高贵的绅士,但他永远不会到这里来!”“如削磨”,是道;“如削磨”,是自学;“如妖媚摇曳”,是“仙力”。 “又喧”,威严;“有妃”,意思是“没有王子会来找你。”道。一个人如果富贵有德,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译文】《诗》曰:“看池畔青竹,有君子学问,常修行,如骨器,修身,如琢玉”。 “不断学习,如用骨器”,是指一种学习的态度。这里的“美玉,琢磨琢磨”是指一种修身养性的精神,“肃穆开朗”是指内心的谨慎、警觉,“凝重”是指内心的谨慎。 “就是说他的外表很庄重,是一个很温柔很温柔的人,先生,你真是令人难忘!”就是说他的道德非常高尚,最完美,就是说令人难忘,因为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
故欲治国,必先治家、治宗。
【原文】据说,治国者,长老则民孝,长老则民富,老人孤独则民将会变得富有。没那么慷慨。所以君子有正道,有正道。 【译文】俗话说“欲治天下,必先治好自己的国家”,这是因为地位高的人尊敬长辈,人民就会孝顺父母,地位高的人就会尊敬父母。例如,它变成了孝顺。人们尊敬兄长,位高权重的人尊敬长辈,人们如果慈悲帮助孤儿,那么普通人也会这样做。因此,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总是以身作则,尊重他人,践行“义、纪”。
【原文】对上级不利的事,不要为下级做。对下级不利的事,不要为上级做。对上级不利的事,不要为下级做。那些在你之上的人。对后做什么,不要对前做;对右做什么,不要对左做;不喜欢左,不要向右让步。这就是所谓的正义之路。 【翻译】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你的下属;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来对待你的下属。你的老板拜托;如果你不喜欢某种针对你的行为,那就不要用它来对付你的老板。如果你不喜欢你之后的人,就不要用将来时来指代你之前的人。用你的右手,不要用未来的事情来对付眼前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左边的人的行为,请不要用它来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正义之路”。
【原文】《诗经》 “幸福只在于为民之父的君主。”人民喜欢的就是好的,人民讨厌的就是坏的。这些人被称为人民的父母。《诗》云:“结壁南山,尉氏岩岩。名师,殷人,其民贤明。”拥有国家的人不能放松警惕。一旦成立,就会从世界上消失。《诗经》“殷民未失其主,无愧于神。礼监督在殷,严令不易。”如果道得民,国家就会变成这样。我们赢了,但如果我们失去了人民,我们也就失去了国家。 [翻译] 《康诰》 他说:“使人民喜悦的君王,就是人民的父亲。”他也喜欢人民所喜欢的东西,讨厌人民所讨厌的东西。这样的国王可以说是他的人民的父母。人们。
《诗》说:“南山雄伟,怪石高耸。太师尹大人,人民都敬仰您。”统治这个国家的人一定要小心。如果你稍有偏见,就会被全世界的人打败。
《诗》 说: “商朝能遵天命,不失民心,请参考商朝,保天命不易。”意思是说,你可以得到一个国家,但如果你失去了一个国家,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国家。失去人民的支持,你就会失去国家。
【原文】故君子先慎后德。人有德,人有土,有土的人有财,财有用。德是本,富是末。外基就是内旨,为民而奋斗,为民捐物。故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因此,如果某件事与某事相矛盾,它也与所说的相悖;如果某件事与某事相矛盾,它也与所说的相悖。 【译文】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要注重修德。德可以让人支持你,支持可以让你保护土地,土地可以让你获得财富,财富可以让你提供出入。德为根本,财为尾。如果你把根当作外物,把枝当作内根,那你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故君王收财,则民心分离;君王分财,则民心合一。就像你说无理的话,对方也会以无理之言回应,而财富的来源不明,最终也会败在无理之中。
[原文]《诗》 他说:“但命运并不总是一样的。”你好就会得到,不好就会失去。《康诰》 曰:“楚无贵重,唯仁。”叔曰:“不贵死者,而贵仁。”【译】《诗经》 曰:“天命不一。 ”。 ”这就是说,如果你做好事,你就会赢得你的命运,如果你不做好事,你就会失去你的命运。《诗经》说:“楚国无一宝,唯仁为宝。”叔父曰:“流亡无宝,唯仁为宝。”
【原文】《诗经》说:“如果像端熙这样的大臣,没有其他技能,那么他的心就会不安,他的外表就会像他一样。如果一个人有技能,就像, ‘他有之,人若有智慧,心地善良,不过是从嘴里说出来的,如果他能承受的话,对保护我的子孙和人民是有好处的! ”只有仁慈的人才将他们驱逐出去,并没有将他们传播到中国,而是传播到野蛮人。这就是说,只有仁慈的人,才能爱人、恨人。 [翻译]《诗》 说: “若有这样的臣子,他是忠厚老实的,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但他是豁达宽容的。别人有本领的话,和我一样。”别人有德行,他有才华,有才华。有才华,而且他不只是口头上相信,而是从心底里相信,这样的人才能保护和造福他的子孙和人民!反之,他也如果别人有才华,他就会嫉妒和憎恨;当别人有才华、有德行的人,他就会用尽一切手段来镇压、消灭他们,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我的子孙和人民有危险,但也很危险!”所以,善良的人会把这种不宽容的人放逐,把他们赶到偏远野蛮的地方,和他们一起生活在乡村。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由此可见,有德行的人,爱憎分明。
【原文】即使见到有才华的人,你也抬不起他,先抬不起他就是命。如果你看到不好的事情而不能退缩,如果你退缩了而不能走远,那么你就走得太远了。好人所厌恶,坏人所喜爱,这就是说,人的本性被扰乱了,灾难就一定会发生。故君子有大道。得之则须忠信,失之则骄狂。 【译文】发现有才华的人而不选拔他,选拔了而不重用他,你就瞧不起他;发现了坏人而不淘汰他,你淘汰了他,你就瞧不起他。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消灭了他们。远离,这是一个错误。爱众人所憎恶,憎众人所喜爱,是违背人性的,必然会发生灾难。所以君子必须有正确的原则。一切都必须通过忠诚和信任而获得,一切都必须通过傲慢和自我放纵而失去。
【原文】赚钱有很奇妙的方法:生很多人,吃掉人就少了,用起来让人生病,花掉让人舒服,然后你就有足够的财富了。课程!仁者以身积财,不仁者以身积财。没有人上有仁而下没有义;没有人没有义而行不全;没有人没有库里的财富。 【译文】赚钱有正道:创造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创造财富的人勤奋,消费财富的人节俭;总是足够的。仁慈的人用自己的财富来修德,不仁慈的人则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省钱致富。地位高的人没有不喜欢仁的,地位低的人没有不喜欢忠的,喜欢忠的人没有不做正事的,没有做正事的人。不把国库财产当成自己的一样珍惜。财富。
【原文】孟子宣子曰:“宁有强盗,莫有诸侯众多。”这就是国家之义,不乘利而乘义。那些想要发展国家、管理国家财政的人必须成为小人物。他是一个好人,但当一个坏人掌管一个国家时,他就会遭受灾难。世界上也有一些好人,但我和他们不一样!这就是说,国家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 【译】孟宪子曰:“有四马车的士大夫家,不用养鸡猪;用冰祭祀的大夫家,不用养牛。”或羊。不。“有百车,不必养鸡猪。有军车的王府,不宜有掠夺民财的诸侯。宁可有掠夺民财的诸侯。”财富胜过拥有它们。”国家不宜利富,而宜利仁义。当君王想聚敛财富,必定是恶人所为,而国君却以为恶人是好人,将国家事务托付给他,结果造成了天灾人祸。目前,我们有人才,但没有办法保存。所以,国家之利不在于富,而在于仁义。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四书《大学》原文译文,《大学》全文和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