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就有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隐藏着四大“宝藏”的古村落。
这是德清县三洲村。
大宝“三树岩”
千年古诗长廊
三树村后面山峦叠嶂,大多为土山,但只有一处孤峰突出,由石灰岩构成,高约30米。山顶有一巨大溶洞,可容数百人,抬头可见怪石,低头可见鱼儿戏水。最奇特的是洞壁上有许多石刻。它就是当地著名的三树岩,如今是三树村最值钱的“宝物”。三树岩位于三树村后面。图片提供:西江日报记者杨永新
据德清县志记载,三洲岩上有许多各国文人墨客题刻刻画,仅宋明两代就有174人,刻画190多处。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苏东坡、周敦颐、李纲、陈白沙等都曾在此留下题词。这也是位于肇庆市七星岩千年诗词博物馆外的一座碑刻宝库。
遗憾的是,由于地处偏远,千年诗词馆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被毁,苏东坡等名人的石刻已不复存在。
“附近有石灰岩,当时是用爆破开采的,我亲眼目睹石雕瞬间变成了碎石。”老村长梁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脸悲伤。当时发生的事情。他说,国家后来发现了它,并派人员阻止,持续了91分钟,并保存至今。
保存的碑刻年代为宋代熙宁元年(1068年)至清道光二年(1822年),内容包括诗词、注释、题名等,内容大多为民族的。它的意思是赞扬。碑文记载了三树岩的自然风光和一些历史事件。三树石刻古生物学家还在洞内出土了近30种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古代象牙,以及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工具。 2002年,三洲摩崖石刻被定为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二宝“三叔老渡口”
苏东坡就是从这里登上三居岩的。
据记载,三洲古渡建于清代,有平台和阶梯从河岸延伸至岸边,全长30多米,呈锯齿形,石阶曾是由石头制成。花岗岩带和黄色石头。
据清代《德庆州志》年记载,三洲渡口和对面的云安六都镇折,自古以来就是三州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一度繁荣。
三州古渡渡轮。图片提供:西江日报记者杨永新
“渡口未建之前,这里也是划船者上下船的地方。宋代时,苏东坡曾乘此渡口上岸游览三洲岩。”该村村民梁西和说。一位知识分子,做过一些研究。当地历史。他告诉记者,以前从渡口到三树岩的小路都是沙石,方便行走,但周边是泥泞的沼泽地。
据记载,苏东坡从海南北返时,绕道滕县游览三洲岩,留下签名后离开。
三树村附近没有过河的桥梁,所以村民们到云安地区探亲或者办事仍然要乘坐渡轮,不过这个古老的渡口仍然可以通行。记者发现,古渡口周围已难觅昔日遗迹,大石横卧岸边,海浪拍打,溅水声响,热闹非凡。还有今年的荣耀。
三件神器“半月石”
三树村的文化象征
三洲村广场中间有一块奇石,最高处约2米,长度约10米,看上去就像一弯新月平躺在地上。当地人称之为“半石”。 “月光石”。也是三树村的第三宝。三树村“半月石” 西江日报记者杨永新供图
“梁希和小时候,听村里一位老人说,这块石头浑圆如月,与不远处的三洲岩的始末遥相呼应。西河水位逐年下降,河道变窄,沙石堆积,覆盖了石头的下部,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并留下了许多传说。 ”
据说,半月石上曾有石刻,但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石刻早已脱落。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以前,渔民去西江钓鱼前,都会在半月石上焚香祈福,希望能钓到更多的河鱼,平安归来。每逢重要的传统节日,村民们也会前来祈福,祈求国家平安、繁荣、风调雨顺。
半月石旁长着两棵荔枝树,枝条粗如木桶,粗壮可见,树龄有多大。 “村民们非常珍惜这个广场,在建广场的时候,有人建议砍树、搬石头,让广场变得更宽、更平坦,但村民们立即拒绝了。广场已经成为村子的文化象征。” ”三洲村小组副组长胡明自豪地说。
四宝“木棉王”
被文学人物赋诗的树木
:2019年,三洲村修建了文化广场,周围有栅栏和石凳,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周围点缀着几棵大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木棉树。根据树干上的标志,这棵树有230年的树龄,高20多米,需要两到三个成年人才能绕过树干一圈。树木看起来健康、高大、充满活力。
“这是三洲村的‘四宝’,村民们称之为‘木棉王’。”村长梁希和老人告诉记者,书法家王光勇自豪地说,他是当地的名人、导演中国书法。有一次,我回家乡时,看到这棵木棉树,鲜红的花朵如日出般绽放,我被它的勃勃生机所感动,特地写了一首诗。 “水怀山,瑞气裹山,国运渐好,天开红花,天开红花。”建了一个文化广场,当时还带来了一块巨石。题有此诗,立于木棉树前。
如今,这棵木棉树不仅是村里的瑰宝,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古树。它位于村庄边缘,见证了时代和朝代的变迁。
四港日报记者杨永新
编辑:邹永琪
第二裁判:李启智、李春
终审:刘伯民
肇庆市纪检监察组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举报热线:2289173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检监察举报/投诉热线:2781810
【肇庆古村落三个,肇庆古村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