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历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1847年,中国第一位留学生艾弘来到美国,与西方国家在教育领域进行了首次对话,并在20世纪90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势头,他将目光转向了世界并经历过西方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出国,我也在其中(笑)。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孩子们现在已经能够利用互联网等成本较低的方式来了解和谈论世界,我做到了。 “老学生”正在思考一件事。
或许我可以做点什么,帮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理解西方教育。
于是,六年前,出于对西方孩子经历的好奇和疑问,我踏上了“名校之旅”,走访了一些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学校,聆听他们的故事。
埃默里大学名校团队成员来访
六年的名校探访,既是一次身体之旅,也是一次个人成长之旅。
我带领我的团队从南半球的新西兰到科技强国美国,从魅力四射的英国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热门留学目的地,从色彩斑斓的欧洲到邻国亚洲。我们走访了近20个发达国家、107个城市、191所学校。整个旅程跨越20万公里,采访了数百名中国留学生、学校老师、招生人员,用镜头、文字和感悟记录了他们一路走来的经历。
新西兰
新西兰是一个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教育强国的国家。国家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用于高等教育发展,大学和职业学校分工明确,各司其责。近500万人获得一流的教育福利。
这个年轻的民族不受传统束缚,重视独立,重视个人成长。参观期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学生们在录音室里安静地创作音乐,学生们专注地做手工,烹饪课上的欢声笑语,还有孩子们羞涩的笑容。这是一个纯净的世界,“长白云之国”的学子们乐观自信地诠释着教育的意义。
美国。
美国是一个综合国力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南北东都有令人羡慕的名校。这些大学继承了大部分欧洲文化遗产,并在自己的实践沃土上进行了创新。年轻国家依靠创新能力推动世界科技进步。
每次我去美国大学校园面试时,我的老师和同学总是愿意跟我聊天并给我建议。在采访中,我多次听到学生自豪地说他们的老师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确实,美国大学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而这种实力的不断爆发与大学一直坚持的体育精神密不可分。想要征服世界,就需要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来自于坚强的身体。
英国英国
英国有一个故事可讲,是英语的发源地。无论是小镇的剑桥还是牛津,无论是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还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无论是著名的伊顿公学还是含蓄谦逊的夏山公学,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坚韧,也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英国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典范。当你在一个有着如此丰富传统的国家留学时,你会在它的大街小巷中遇到传奇故事。博物馆、时装展览、音乐剧、画廊、足球场和小酒馆永远不会让您失望。难怪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将伦敦评为最具吸引力的大都市。英国人不仅有很好的幽默感,而且还是伟大的思想家,许多诞生于英国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加拿大澳大利亚加拿大澳大利亚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南北两大移民国家,在世界的两端闪闪发光。包容的态度、多元的文化,给一代代新移民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为所有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两个英联邦发达国家长期稳定繁荣。
优质的教育、优良的社会福利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都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传统教育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开放的移民留学政策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宜居的环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足以安家落户,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您是一位国际化人士,您会在这里找到一个可以飞行的地方。
欧洲亚洲
欧亚不少发达国家各有优势,近年来成为新的热门留学目的地。我们踏足意大利文化名城博洛尼亚。大学教育从世界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传播到世界。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萨拉曼卡大学相继涌现。
欧洲很多公立大学依然坚守教育大众的初衷,其悠久的文化底蕴也创造出别样的精彩。柏林音乐学院教授的谆谆教诲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西班牙圣家堂的辉煌依然在我们眼前熠熠生辉,巴黎蓝带美食的余香依然萦绕,芬兰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真正的因材施教,日本和新加坡的大学有着相同的亚洲文化潮流,他们的高等教育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是前所未有的,我正在展示我的实力。
许许多多这样的目击,许许多多美好的瞬间,许许多多令人心碎的时刻……我们在米兰欣赏了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在安徒生的故乡拜访了这位丹麦童话天才,追忆他的一生,解读梵高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阿姆斯特丹。在亚特兰大感受马丁路德金的悲伤与勇气,在塔斯马尼亚聆听南极的心跳,见证魁北克的多元文化和谐……这一切都是影响我们的最重要的时刻,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思考让我们惊讶地发现生活可以如此不同。
去年我终于发表了《镜头里的世界名校》。令我惊讶的是,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成为国际教育畅销书,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也让我开始的名校探访有了新的意义。我做到了。现在,无论我去哪里出差,还是和家人一起旅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地的学校。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带着相机在校园里走走,和同学们聊天,在校园里喝咖啡,看着一群群走过的年轻人,或者去图书馆坐下来感受一下同学们在做什么。有时很累,有时只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去学校博物馆,每次参观都给我带来灵感。
今天,我把过去一段时间的成果整理成书,名叫《由东向西看教育》,分享给家长和同学。上一本书重点关注摄影,而本书同样关注摄影和文字。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次我在照片的选择上也更加讲究,有时会翻阅多年来积累的照片库,寻找自己满意的照片。这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每当我找到一张最喜欢的照片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兴奋,并记住我在学习、工作和成长过程中度过的许多温暖时刻。
《由东向西看教育》 本书分为五章,充满了对教育的思考和对成长的感悟,既有对别人的采访,也有我自己的学习经历。
本书所呈现的内容是我个人的观察和想法,纯粹是个人观点,并不是任何问题的答案或行动计划。这本小书不是鼓励你在学习中按照图表寻找捷径,而是帮助你思考新想法,找到方向,在留学、在家上学、职业发展等方面保持坚定。我很高兴。然后冷静下来。
我相信,教育不仅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生存,更是为了我们明天的发展。教育的真谛是把孩子培养成思想自由、经济独立、道德平等的世界公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由东向西是什么方向,由东向西看教育电子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