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地方语言释义和地方用法例词典,也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汉语小词典,已经流传了几代人。通过这本词典进行启蒙教育。迄今为止,《新华字典》已印刷超过6亿册,使其成为世界上发行最广泛的工具书。
经历过的人都说
程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版(第10版)修订主编《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协会成立于1950年8月,魏建功任会长,并在时任出版总局副局长叶圣陶的支持下组织编纂了《新华字典》。《新华字典》经叶圣陶逐字审定,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7年移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后由商务出版社出版。
新中国初期,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急需一本实用的小词典。《新华字典》 当地语言的解释和示例使识字者更容易学习,并可为扫盲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当时,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推进汉字改革、普及普通话、实现汉语标准化三大问题。在这三项任务中,《新华字典》发挥了重要作用。 66年来,《新华字典》始终符合国家相关语言文字政策并不断修订,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前《新华字典》位作者和审稿人为确保准确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要核实一个地名,修订者必须审查所有出版的地图,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实地调查材料与文献记录进行比较,所需的只是地图、文献和实地调查。只有读音、字形、意义、矛盾都有了,地名最终的读音和字形才能确定。
2002年,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将第10版《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交给了程榕。程荣以前从未主持过权威词典的修订,因此接到这份工作时他感到害怕。此外,第10版必须在《新华字典》出版50周年之际及时出版,最终稿必须按照要求在2003年9月底之前出版。
然而,就在这个时期,爆发了非典疫情。当时我们正在准备定稿,需要与专家讨论,与编辑沟通,进行深入的沟通。但疫情导致编辑们无法聚在一起。那时候还没有微信,互联网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交流,而且我们经常花很多时间在电话上聊天。有一次,程荣和刘庆龙老师就一个问题通了三个多小时的电话。老老师实在太累了,休息了一会儿,又拿起电话继续谈话。过去,程荣先生经常去1971版《新华字典》修订工作的组织者曹显卓先生家里咨询、讨论,但在非典期间,程荣先生和曹先生并没有这样做。不站在一起,我能做的就是学习。他手上有手稿的社区健身空间存在问题。
疫情不会扰乱我们的工作,非典也不会缩短必要的流程。因此,词典修订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对《新华字典》的影响并不明显,《新华字典》的发行量并没有减少。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词典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只要《新华字典》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与时俱进,方便读者使用,它就永远不会被取代。
《人民日报》(截至2019 年10 月26 日版本06)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