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g)是古人用来指代商人的词。今天,“商”和“屋”一起使用,泛指做生意的人。
古代有“商人”与“商人”之分,有“商人坐如商人”之说。在街上卖东西的人被称为“商人”,而坐在指定区域出售货物并等待人们向他购买的人被称为“贾”。
《白虎通》 东汉班固编《史记》:“商,言远近,衡量生死,通达万事,古称商。贾氏商史”。发展
周代至春秋时期,外汇的发展使商业独立于生产,成为专门从事货物交换的部门。
周代人们开始使用钱币。据出土文物显示,1932年至1933年河南省顺县获得贝币3000多枚,1950年至1952年河南省辉县也出土了大量贝币。西周时期还出现了金属钱和铲钱。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
周朝灭商后,政府允许商朝的幸存者继续进行贸易,并称他们为商人,当时商人受到严密监控。
后来商人的地位暂时提高了,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为了提高农业的地位,严控商业,此后各封建王朝都有重农轻商的政策。它。
唐代,随着国家的开放,商人的地位再次提高。此后,商人的地位再次受到打压,形成了“专、农、工、商”的职业等级制度,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人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民国时期,政府鼓励工商业,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爱国救国的主力军,如今商人已成为社会上层人士。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句式,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为官闲来写副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