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徐彬:AI翻译能否消除跨语言交流障碍?

更新:03-2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中国新闻社,济南,3 月8 日。问:人工智能翻译能否消除跨语言交流的障碍?

——独家专访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斌先生

中报记者赵晓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翻译和语言服务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以科大讯飞Spark、ChatGPT、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大型模式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速迭代升级,迫使传统翻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跨文化交流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国际交流的影响。信息传输。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跨语言交流的困境?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优势互补?针对上述问题,外语系教授徐斌先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社专访。 《东西方问答》对此有解释。

访谈记录摘要如下。

中国新闻记者: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翻译工具有哪些特点?主要用在什么场景?

徐斌:目前人工智能翻译工具有两类。一是沿着传统机器翻译研究路径开发的机器翻译引擎,如百度、有道、谷歌等。自2016年起,神经机器翻译技术逐渐在该类引擎中采用,显着提高了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另一个是从ChatGPT等大规模语言模型中涌现出来的AI智能翻译工具。大语言模型是深度学习算法,它学习处理大型数据集,获取相关知识,并“训练”其生成具有翻译功能的文本和其他内容的能力。

OpenAI官网将ChatGPT介绍为“优化对话的语言模型”。图片来源:OpenAI官网截图

与人工翻译相比,人工智能翻译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有很多语言。虽然研发的技术路径不同,但无论是传统的机器翻译还是大规模语言模型,都具备多语言能力,可以在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语言之间支持翻译。相比之下,人工翻译人员通常只能在母语和一种外语之间进行翻译,很少有人能够在母语和两三种外语之间进行良好的翻译。

第二是速度快。机器翻译相对于人工翻译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尤其是百度翻译、谷歌翻译等传统机器翻译引擎,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几十万字的文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大型模型的翻译速度稍慢,但比人工翻译快得多。

第三,知识积累和特征迭代快速。机器翻译开发人员不断改进和更新机器翻译引擎的知识内容,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功能迭代。

第四,存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翻译有很多优点和缺点。主要缺点是“理解”有问题,由于认知盲点而导致误译。

一位年轻人参观并尝试了GPT-4。王刚供图

如今,误译经常会通过人工审核而出现在新闻和其他文本中。例如,有新闻媒体报道称,新西兰枪击现场的枪手“腿上绑着许多杂志”,但事实上,最初报道中的“杂志”并不是指“杂志”,而是“杂志”。半自动步枪的弹匣”。

此外,人工智能翻译工具无法翻译双关语、对偶或离合诗等比喻语言,也无法主动识别文本本身的缺陷。

结合上面关于人工智能翻译利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翻译有两种应用场景。大文本的参考翻译和技术文档的辅助翻译。

中新网记者:人工智能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度如何?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徐斌:从机器翻译的研发历史来看,人工智能翻译的整体准确率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当你实际使用它时,你会发现它只起到“好助手”的作用,并不能单独完成翻译任务。

我个人经历过一些事情。 2023年初,一家出版商意识到像ChatGPT这样的大型模型很受欢迎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翻译能力,因此他们成立了AI智能翻译工作室。我们期望使用基于ChatGPT 并辅以人工智能的模型进行翻译。导入的书籍由ChatGPT 完全翻译,最终的翻译结果由人工翻译人员编辑。一本约20万字的书,人工校对和编辑的时间只有10天左右,我们力求在不阅读原文的情况下尽快出版。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在电脑上尝试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翻译模型完全不现实。

在讨论人工智能的翻译水平时,如果只测试随机的几个句子或段落,而不做全面、详细的评估,人们可能会觉得人工智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书籍翻译是一项非常综合、复杂的工程,而ChatGPT的性能可以对翻译进行“秒杀”、“跳跃”,甚至“地雷”。

这些错误没有规律可循,因此20万字的手稿中隐藏的错误数量可能令人恐惧。识别和纠正这些错误,仍然需要高水平的译者,甚至是专家译者,对原文有全面透彻的理解,逐句仔细地对比和纠正。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有了ChatGPT等智能翻译工具的帮助,译者的精神负担也没有明显减轻。为此,目前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出版商仍需要按照传统流程聘请翻译人员,严格遵循3审3校的翻译出版流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即使是简单的文本也可能无法被ChatGPT 处理。目前,许多从海外引进的管理类书籍和励志类书籍的原文质量较低,译者和编辑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大量的修改和修改。这样做时,您还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等因素。这很难“得到”正确。

总体而言,目前人工智能翻译能给人“牛逼”感的案例有限。然而,书籍的综合翻译依然困难重重,其准确性达不到书籍出版的要求,更谈不上“信雅”。

中国新闻记者:随着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逐渐普及,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已经进入无障碍沟通时代?

徐斌:人工智能翻译目前在一般交流中发挥着很好的支撑作用,这也适用于某些专业领域。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AI翻译出现错误,也大概率不会影响双方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同时,使用AI技术的人们可以通过“灵感”、“释义”等技术帮助AI避免错误。

但这与无障碍沟通不同。 AI翻译技术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立即进入无缝沟通的无障碍时代。

我的这个认识来自于个人的经历。 2019年夏天,我在大学学习德语,但从来没有实际使用过,所以这次想自己尝试一下,所以我去了奥地利、德国等德语国家。我记得在奥地利的一家酒店,我在酒吧点了一杯啤酒,老板的一个朋友正好过来,我们坐下来聊了30多分钟。虽然一开始他记不住一些单词,但还是能表达出大概的意思。

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我是一名有翻译的游客,我点啤酒并付款是没有问题的,但对方可能没有兴趣与有翻译的人聊天。机器翻译和等待延迟的影响会使对话变得非常僵硬,并完全消除良好的人类交流体验。

2018年11月2日,在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声谷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人工智能翻译棒演示。中新社徐庆勇摄

完全正确。 2023年夏天我去了日本,但我几乎不会说日语,在日本的所有交流,比如坐哪趟公交车、去哪里,都是借助手机上的翻译应用程序完成的。没有机会和陌生人“聊天”。

也就是说,利用人工智能翻译,固然可以克服语言障碍,以传递必要的信息为重点进行交流,但朋友之间的这种交流是机械的、形式化的、节奏缓慢的,很难进行对话。人与人之间没有随意的交谈,就很难产生真正的情感,没有情感,就很难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中国新闻记者: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将为中华文化的“全球扩张”带来怎样的支撑?

徐斌: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翻译可以帮助不懂中文的外国人独立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并锁定他们需要的内容。此前,这项工作也是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且成本高。

借助人工智能翻译,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此类工具积极探索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和技术内容,在大致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就可以使用翻译服务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借助人工智能翻译工具,更多的外国人将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更主动地观察中国文化,主动选择自己想了解的中国文化内容。

2018年11月7日,搜狗翻译机专业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展览上向需要的嘉宾提供。搜狗翻译机Pro是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官方指定翻译设备,采用全球独有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和基于新版NMT技术开发的离线神经机器翻译技术,支持在线语音翻译42 种语言。中新社记者杜阳供图

此外,AI翻译技术可以辅助高水平翻译人员,让人工翻译更加高效,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效率,解决“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翻译瓶颈问题。

从专业翻译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翻译还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提高中国文化外语翻译项目的完成效果。因为在翻译实践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可以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提高翻译效率。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优质语料资源并进行专业培训,人工智能口译员将能够更准确地协助中国文化翻译成外语。

专家简介:

译者徐斌,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 TTES)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翻译教育研究组主任。山东省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多年来致力于翻译实践、翻译教育和研究,出版译着60余部,总字数超过1500万字。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翻译、翻译技术。

【东西问丨徐彬:AI翻译能否消除跨语言交流障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7至9年级语文读读写写,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读读写写 下一篇:龙翻译成中文,龙翻译成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