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应晓宇
“一花一世界”数字展览现场效果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供图
荔枝与蜻蜓(国画) 图片由北京美术学院齐白石提供
《离别之声》(国画)齐白石图片由北京美术学院提供
2024年是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北京美术学院将在扬州联合举办“情与梦——:齐白石画中的四季活力”特展, 江苏.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徐晓虎先生表示,本次特展将汇集北京美术学院的53件重要展品,将展示“实体体验+虚拟体验”的展览方式。 ”通过画展。他说他正在招聘。齐白石的艺术世界是以时令花鸟、水生动物、草虫等为母题来创造的。
代表各种昆虫,将它们的精神传达给数百只鸟类
据统计,齐白石画的花卉有70余种,果蔬36种,树木15种,鱼虫51种,飞禽31种,动物13种,30余种。类型. 包含.工具和物品、50多种人物、鬼神、34种命名景观和植物,帮助您了解花草果蔬鱼虫的重要性。它描绘了每一种昆虫,并赋予了数百种鸟类的生命。 ”
说起齐白石,大家都知道他擅长画虾。此次展出的虾群图中,身体是用淡墨笔画的,触手也是用几条淡墨线画的,线条似断又连,腹部则用淡墨画出。淡淡的墨笔,看起来像是分开的。分为5段,拉伸和弯曲。这是一幅虾从右上游向左下的画,竖墨点为眼,横线为脑,干湿墨层深浅不一。虾子的游动姿势在水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将“形”、“质”、“动”三要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白石曾在《多虾图》画的后记中写道: “星池是我长大的地方。春天水涨的时候,我用棉花作为诱饵来捉大虾。距今已有60多年了。画虾是儿时的游戏。我很高兴它是一样的。” ”即使在北京,他也继续观察虾的习惯。齐白石喜欢吃虾,有时会买在篮子里,但买小河虾时,他总是选几只又大又活的,放在围栏里仔细观察,马苏。它的出现。
齐白石50多岁、60多岁时画的虾,基本上都是河虾的形状,质感和透明度较弱,腿细,动态动作变化不大。 70岁以后,他曾在虾上画上更多的触手,以增强虾壳的质感和透明度。很快,他开始画虾,省略了虾头前面的短须,只留下了六根长须。齐白石曾这样描写虾画: “虾画经历了几次变化。一开始看起来有点相似,后来变得更加逼真,然后颜色发生变化,变暗,然后变浅。这有三个变化。”
青蛙经常出现在齐白石的作品中,但在这次展览《鲤鱼争变化》中,尽管标题写着“锦鲤”,但画面中却出现了10只青蛙,为什么?或者?《北京画院品读经典系列·齐白石》中有解释:中国有句古话,“鲤鱼跃龙门”,这种“质”的跳跃类似于鲤鱼成龙、蝌蚪成蛙。 有。 “奋斗”二字让整部作品充满活力。画中,几只青蛙呈“S”形,有的呈对角线构图,青蛙相互对峙、相互共鸣,仿佛各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画中,逗号代表眼睛,留白强调腹部,干墨和湿墨的浓淡突出了生物的形状和纹理,表达了主题的魅力和情感。简洁的轮廓,纯净的笔墨,充满童趣和活力。
齐白石喜欢观察虾、螃蟹、青蛙等,而且非常细致,看不懂或没见过的东西绝不会画出来。为了画和平鸽,他买了鸽子养在家里,仔细数着鸽子身上尾羽的数量,并向养鸽者了解鸽子的习性。
红花墨叶尽显生命
齐白石笔下说,春天暖风吹暖日渐多,夏天北海碧荷动影凉,秋天玉阶燕子满。胖子,是时候变胖了。寒冷的冬夜,客人们前来品尝茶和酒。无论春夏秋冬,你都能感受到红花墨叶中蕴藏着的生机,蕴含着对故乡的渴望。
紫藤、牡丹、荔枝、枇杷都是齐白石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春天题材。本次展览有与他的“五果五归”相关的照片《荔枝蜻蜓》张。
齐白石原名春芝。由于家庭贫困,26岁开始学习绘画。他以前是一名木匠,在村里被称为“石老师”。随胡沁源学画后,加宾生改名“黄”,又因家离白石铺不远,人称“白石山人”。他与李松安组成“罗山诗社”,经常一起抄碑、作画、吟诗。 36岁拜大儒王开运为弟子。 1902年,应夏无衣之邀,齐白石赴西安教画,这是他第一次长途旅行。在西安,我们结识了著名文学大师范范山,并观看了他的著名画集和《八大山人家》、《金南》册页,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次年春天,齐白石从西安来到北京,结识了书法家曾农北,又结识了李均安,开始书写《魏碑》。夏天从北京到上海再回到湖南就像一次离开又一次返回。直至1909年,齐白石游历江西、广东、广西、江苏、香港,跋涉洞庭湖、长江、黄河、漓江、珠江,登上或翻越华山。游览嵩山、庐山,八年五次长途旅行,齐白石称之为“五果五归”,藏画《借山图》幅。
秦白石在《无事无忌》中第一次见到荔枝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并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道:因为荔枝也很漂亮,所以我开始把荔枝融入到我的画里。 ”
此次展出的《荔枝蜻蜓》,可以说是齐白描绘细草、昆虫、写意花卉的经典砖石作品。湿墨水。叶子是用烧焦的墨水绘制的,并以明暗层次来表达。画面的右上方画了一只蜻蜓,仿佛刚刚闻到香味,作为点睛之笔,蜻蜓的比例表现得准确,色彩在墨迹的涂抹下表现得丰富。蜻蜓与荔枝的组合也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夏季的凤仙花、荷花,热情而又阴湿。展览中,有一幅齐白石88岁时画的画,名为《凤仙花》。画中,三朵喇叭花凭空出现,枝叶浓密,色彩空灵。很生动。叶子以墨色淡染,叶柄呈钩状,以骨法强调花冠。花与叶交相辉映,用笔触表现出凤仙花随风摇曳的样子。活力。
这幅作品表明白石在自己的“红花墨叶”画法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说起这种画法,就不得不提“衰败翻新法”。 1919年,56岁的齐白石为躲避湖南土匪,定居北京,并在琉璃厂卖画,但销路缓慢。有一天,当时北京画坛泰斗陈士正在琉璃厂看到齐白石的印章,大为感动,找到他,在陈士正的推荐下,开始研究吴昌硕。 “50岁以后,他冒着风雪,逃离家乡,到京城到处跑来画画,那里知识分子很少,朋友和老师都劝他这么做。”他说。此前已有记录。直到60多岁,齐白石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称为“红花墨叶”,将鲜艳的花朵和鲜艳的墨叶融为一体。
【查找齐白石的画,齐白石的四条屏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