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大学图书馆公布了学生图书馆使用情况排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以年图书馆人次1,058人次、在馆时间2,554.4小时位居第一,成为双料冠军。排名第一,学生平均每天在图书馆呆7小时的他很快就成为了热搜话题。 (图片及信息来源:光明网)
吴同学是在刷数据吗?不是,他其实很勤奋。他每天早上6点前就起床,赶到图书馆,背英语单词到7点45分,然后去图书馆上班。然后,为了避免浪费等待电梯的时间,在一楼报纸阅览室后门的角落里预留了一个位置。然后他就在图书馆学习,直到晚上12点关门。他的目标是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生。不过,图书馆并未透露借阅图书的数量。估计其他同学借的书不多。这让国内很多大学感到尴尬。图书馆沦为自习室,没有体现出来。其应有的功能。
我就读的大学排名比江苏大学高,但大学图书馆还缺书。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大学图书馆确实很大,藏书也很多,但是图书馆里的书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难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来解决。于是,当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兴奋地去了几次图书馆,却找不到合适的书,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在学生时代,我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积累了大量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书籍,甚至毕业多年后,大学里的好朋友仍然向我请教。寻找专门的书籍。尤其是每年到了毕业论文的时候,老师都会帮学弟找书,给我列出一长串的书单。
我认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借阅量高得令人尴尬,沦为自习馆的主要原因是:(1)学术出版管理过于严格,导致出版物价格极高。出版商要求教授、讲师自行出版,而出版教科书和学术书籍的费用接近10万日元,这对于收入不高的大学教师来说非常不友好。 国外的进阶学习资料正式引进时间太长,一旦正式上架就过时了。于是,学生们不得不通过另一条途径从其他国家购买电子版。国外电子教材每本售价数千元,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图书馆旧书较多,占用空间较大,但没有系统提供更高效的电子教材。印刷版仍然有限,电子版质量很差。许多扫描的电子专着都是倾斜且模糊的。学生必须花钱复制文本并找到可以识别它的人。这是低效、昂贵且不方便的。结果,学生在论文中引用的书籍在学校图书馆找不到。我强烈希望国内的大学图书馆未来能改进这一点,但如果未来最热门的搜索主题是借阅数量,那么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就会充分体现出来。 #大学生一年去图书馆1058次#
【江苏大学图书馆多少钱,江苏大学图书馆一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