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四川新闻
四川新闻记者王成东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家经济运行情况。
此前,四川省多市省也陆续通过了当地“两会”通报“成绩单”,宜宾市紧随绵阳市之后,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继宜宾之后,德阳、南充、达州、泸州、乐山进一步迈入“2000亿”大关。
在1000亿元到2000亿元范围内,竞争将更加激烈。攀枝花与凉山后面的广元、广安、自贡、睢宁、内江、眉山等地的差距仅几十亿元,你我之间的竞争更加明显。在四川省经济版图上,以成都为中心的星月重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时间回到2017年。
同年,全省经济总量逼近4万亿元大关,其中成都GDP近1.4万亿元,绵阳市紧随其后,GDP突破2000亿元,仅仅是一个市、州、区。当时有专家评价,四川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堪称“月中星”。
201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实施“一个干部、多个支部、五区协作”的区域发展战略。四年来,形成了主干引领带动、多分行竞相发展、主干分行协同配合的生动局面。
先看第一个城市。
4年晋升全国排名并“成长”
不出意外,2021年成都地区GDP仍将位居全国城市第七位。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基础决定了成都在四川省的综合实力。 2017年,成都以37.56%的省级份额排名第一,其经济规模相当于以下8个省市的总和:
你觉得成都的《一骑绝尘》怎么样?
2018年,省委书记彭清华表示,“四川省地处西部,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肯定是有的”。经济中心城市吸纳全国乃至世界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成都在这方面初步达到了标准。
也就是说,提升成都能源水平,既是不断深化和加强内部辐射联系和互动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拓展和加强外部协调合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延伸的客观要求。
从国民经济“大局”探寻成都的定位——
四年来,成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9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超越天津,国内城市排名由第8位提升至第7位。
但时至今日,这仍然是“后面的追赶者,前面的标兵”的立场。
首先我们来看看追击者——。
直到2020年的一段时间里,成都和武汉彼此“纠缠”在一起。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爆发后,武汉与成都的差距暂时拉大。不过,前段时间在武汉召开的“两会”透露,去年该市GDP增速超过12%。
另一个与成都竞争的城市是杭州。 2021年,杭州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8万亿元。
再看看Pacesetter ——
目前,距离成都最近的城市是苏州。据预测,2021年,苏州GDP总量有望继续稳居榜首,超越成都。业内认为,苏州能否与成都竞争成功,关键在于产业。去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位居全国工业总产值前三名。
苏州之外还有重庆和广州。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区的双核心之一,初步测算,重庆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发稿,广州2021年经济数据尚未出炉,但2020年广州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
让我们从全省的角度看成都的责任和行动。
靠近水的塔会先得到月亮。 2018年以来,省委把承德市、眉山市、资阳市城市一体化发展作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带动工程,成都进一步发展德阳市。与眉山市、资阳市合作推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经济转型”的科技与经济链条,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和成德美资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
更多细节都清楚了。 2020年4月获批设立的成都东部新区,在众多定位中,有两个突出特点。新支持成都、德州、梅州、紫孜同城化。
躯干和极核仍在扩张。去年11月29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行。随着成都都市圈的崛起,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再次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规划》明确将成都的核心骨干功能延伸至成都都市圈。
2020年,成都都市圈人口2761万人,经济总量2.23万亿元。从规模来看,当年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
晋升都市圈后,承德、梅子、成都四市有望迎来新的未来,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更加高效、产业配套更加紧密。
再看经济副中心。
七位“种子选手”追逐
宜宾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的消息刚刚传出,引发热议。短短两年时间,四川省“3000亿元俱乐部”已从成立之初扩大到333.54人,而2020年,绵阳市在这一成绩上遥遥领先。
扩张呈现出竞相发展、追赶的强烈迹象。
“四川省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造就了成都长期优越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树下不长草’。”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耀表示。说。社科院:放眼全国和省份,两个地级市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并不罕见。
然而,在四川,这种情况却非常重要。
从动力和体量上看,四川经济地理格局正在加速重塑,这意味着四川在成都之外找到了更多新的发展支点。学术界已经认识到,无论一个城市多么完善、经济规模有多大,当空间距离超过150公里时,其辐射效应就会急剧下降。四川省面积居全国第五位,户籍人口超过9100万,当然预计会有更多城市取代成都。
它不仅仅是“填补空白”,与其他城市相比,它更有雄心壮志成为“桂冠”——省级经济副中心。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透露,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七个区域核心城市成为志在副中心的“种子选手”。
四年来,七个城市和州参加了比赛。
核心是行业竞争。 2018年以来,宜宾市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城市,就是因为当地抓住产业分工和创新创造的机遇,培育了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等制造业集群,正是因为如此。从零开始。作为四川2000亿俱乐部的“守门员”,乐山市也抓住了“双碳”趋势。——过去一年,已有5家全球太阳能发电领域领先企业直接或参股投资当地。在该地区定居。
当然,竞争是全方位的,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1月3日,成渝双城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过去两年,已有七个城市和州考虑了融入双城经济区的起点和职业。
宜宾市、绵阳市、南充市率先享受到优惠。省内首批设立的4个省级新区中,有3个位于上述三个城市,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代州市和泸州市也是受益者。在达州市,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城宣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相继启动,使达州市成为全省少数几个同时拥有两个平台的省市之一。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在泸州市,卢永河综合开发示范区带来了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等巨大效益。
“重机之都”德阳市也在等待机会。去年年底,四川省和重庆市宣布共同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看看2000亿俱乐部的成员,谁会是下一个突破3000亿大关的人呢?我们还不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省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的“门槛”将会越来越高。
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当地经济副中心将设在哪里?
从总量上看,绵阳市依然保持榜首位置,从速度上看,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经济增长前列的宜宾市也表现强劲。而且,作为“分基地”,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对此,省委十一届八次代表大会用“一个高度、三个强项”作出了准确概述。即占经济总量比重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创新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实力雄厚。引领该地区的角色。
事实上,在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省委书记彭清华对《决定》的解释如下:对3000多个经济总量中投资1亿元至5000亿元的城市,敲锣打鼓授予“副中心”称号。 ”
看底座:
地方经济做大做强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合理仍然是四川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截至2020年,全省排名第一的成都市与排名第21位的甘孜市经济总量相差40多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实现“百花绽放”。
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立即成立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为解决“着力抓什么”问题,我们省建立了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病房。如何重视和提高促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决策的效率和执行能力。
产业合作是一种“启动方式”。不到一年时间,成都市与四川省其余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无固定存量+渐进式”的“总部基地”建设,力求建立“分布式”的区域利益分配模式”。研发在成都、生产配套设施在成都、市(省)间新型合作关系、各市省重点产业发展正在加速。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短板”。四年来,成紫衣、城南大湾、成渝中线等高铁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相继建成、通车或加速建设。各经济区域内、城市和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经贸活动将更加活跃。
作为“川藏铁路沿线第一城市”,雅安市雄心勃勃,打造涉藏商品(农产品、生活用品等)网上交易平台,成为第一城市。进出康佐的物资的配送中心。
整个经济增长加速。去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329278万元,是2017年的1.42倍;川南经济区经济总量8761亿元,是2017年的1.48倍;川南经济区经济总量是2017年的1.42倍。前一年。全省由15.6%增长到16.3%,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是2017年的1.38倍。
四川经济基础扎实,快速发展。去年,四川省经济总量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3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持续提升,巩固了全国经济大省的地位。
有专家认为,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国家单位内部“点对地区”、“点对地区联系”的发展趋势增强。表明它会变得更加清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将更加明显、缩小。
1月18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打响“发令枪”。这是为促进本地区合作发展而作出的进一步努力。项目清单将有利于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五大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功能品质,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四川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国民党媒体信息公开平台提供信息公开和传播服务。
编号:jrtt
【环境描写月明星稀,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