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对话饶宗颐

更新:03-2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6日凌晨,中国传统文化大师赵宗义在香港去世,享年101岁。饶公受过广泛的专业教育,精通甲骨文、古文献、古代史、美术史、诗词,乃至书法、绘画韵律,百岁后仍活跃于文学界。岁.缅怀大师,记住凝聚百年人生精华的传奇篇章……

大师印象

1917年8月9日- 2018年2月6日

“掌握六学,便可发展九能,达到圆满境界。”

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来北钱”,他的老师钱钟书称他为“无与伦比的天才”。

他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基”,季羡林说,“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师,但我心中的季羡林大师是赵宗义”。

金庸说:“有了赵尊义,香港不再是文化沙漠。”

文化学者许嘉璐说:“一千年后,人们会像谈论杜甫、李白一样谈论饶公。”

学术界称他为“六学九达的大师”,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和“国际公认的汉学领军人物”。 ”

那么拉贡本人呢?他轻轻一笑,道:“呃,师父?我是大猪吧?(在他的家乡话里,‘师父’和‘大猪’是谐音。)”

家庭出身

1917年8月9日- 2018年2月6日

“我的家族是潮州最富有的家族,所以我认为我们培养出的年轻人玩弄事物而失去野心是很自然的。”

刘宗义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儒商家庭。他从小就开始背诵经典、历史、散文和诗歌。 “宗仪”之名,源于饶英希望向儒家周敦颐学习的愿望。

他人生中第一位导师是他的父亲。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焦遵义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很孤独。我两岁时,我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我的父亲过着很无聊的生活,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孩子。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一是在家训练我写诗、词、骈文、散文。二是写作、绘画,三是书目,四是儒释道,五是学法。千家派。”

年轻的饶宗颐的“游乐园”是他父亲在家乡建造的潮州最大的图书馆天啸楼。 “天啸楼”内藏书数万卷,这位“神童”一直游走其中,多年来熟读文史经典。

天行塔

焦遵义曾在第《我的家学经历》章中说过: “我的家族曾经经营过四家银行,是潮州首富。我们可以培养出玩物丧志的年轻人,这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我注定要学习,并最终成为一名学者。 ”

14岁那年,刚刚上中学的赵宗义勇敢地做出了辍学的决定。他一直觉得学校教育不适合自己,教诲“太肤浅”,所以他宁愿独自躲在“天晓塔”里自学。

赵尊义后来说,在家学习是一种方便的学习方式。要想变得有知识,重要的是“启蒙”孩子的心灵。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让孩子拓展想象力,创造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不走弯路。 是。

虽然1932年父亲突然因病去世,但年轻人继承了父亲的志向,继续了他未竟的事业,从此在热南官员中名声大噪。

1935年,应中山大学校长的邀请,这位才华横溢的18岁初中毕业生被广东同治博物馆聘为专职美术编辑。他几乎阅读了博物馆藏品中所有的地方志。这段编纂经验对后来百科全书文化体系的构建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请努力学习

1917年8月9日- 2018年2月6日

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

1949年初,为了编撰《潮州艺文志》,赵宗义前往香港寻找资料。在此期间,赵宗义应儒商方季人的邀请留在香港,致力于学术研究。

香港让赵尊义获得了成功。在这里,赵尊义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他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到日本研究甲骨文,到印度研究梵文,漂洋过海到法国研究敦煌学……所到之处,赵尊义都在努力开辟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1954年夏天,赵遵义到京都大学学习甲骨文,深受震撼。京都大学有数千块来自中国的甲骨文,但当时的日本学者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赵尊义在考古学家罗振宇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撰写了日本第一份文献《潮州志》。此后,他陆续前往法国、意大利等国寻找失踪的甲骨,并一一研究。

1959年出版代表作《:010—30000》,概述了卜数,整合了卜卦的主要事件,全面呈现了商代历史。

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这项工作,法国中国研究院于1962年授予赵宗义“朱利安中国研究奖”。该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诺贝尔奖”。

20世纪70年代,赵宗义首次向世人发布《敦煌手稿《日本所见甲骨录》,成为研究敦煌书法的第一人。他与法国汉学家戴米伟合作出版了《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利用敦煌出土资料对敦煌音乐的起源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随后,他独立出版了《文心雕龙》一书,集中研究敦煌古卷中散布的白色插图,填补了敦煌研究的空白。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赵遵义在敦煌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他逐渐成为一位“百科全书”的学者,并蜚声国际。

永不说再见

1917年8月9日- 2018年2月6日

“我对知识的渴求如此强烈,以至于吞噬了我。”

无论是甲骨文、梵文,还是敦煌研究,赵遵义都注重寻找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对每一个问题追究到底,用不同的语言只是为了追踪,学习是一种习惯。起源。

他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和伊拉克语等六种语言。他在40多岁时学习了梵文,60岁后又学习了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也被称为“天书”,但在日本精通这种语言的人很少。

他所学习的知识是用世界上最深奥的语言写成的。他的意见是,“这个过程太有趣了,我想退出。我的求知欲太强了,我被求知欲吞噬了。”

1976年莫高窟

饶宗颐说,“读书来不及,忧虑也来不及。要研究问题,可以到出生地去考察。我第一次去莫高窟是在1962年。”说。当时的环境很困难,但我能够亲自确认我已经知道的事情,并由此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我从未失去乐趣。要研究一个问题,就必须追根溯源。 “源”清楚了,但“流”脉络清楚吗? ”

清华大学发掘与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沈建华一直密切关注赵尊义17年。她说,饶教授通常同时写好几篇文章,比如上午写《甲骨文》,下午写《敦煌》,晚上写《竹书》。他介绍说,当他遇到问题时,他就把它放在一边,直到他写文章。我在继续之前解决了这个问题。写。

有人说焦遵义有三颗心,第一颗心是好奇,第二颗心是童心,第三颗心是自由,一颗心比一颗心高。有了这三颗心,饶公就不为忍耐所困扰,执着地追求智慧。他出版了60多本书,写了3000万字,但只有《敦煌曲》,14卷,差不多1200万字。

他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汉学的所有领域,而据饶公自己总结,他的著作包括敦煌学、甲骨文学、诗词、历史、目录学、朱词、考古(包括碑刻)、书法、绘画等。这样的。他很难将自己置身于任何一个家庭,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没有‘家’可归的流浪者。”

秦诗画

1917年8月9日- 2018年2月6日

“人参万岁,清净。”

赵遵义是一位学问大师、艺术巨匠,在诗词、书法、绘画、钢琴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深厚的成就。至于书法,他能画山水、人物、花鸟等,张大千曾说:“饶氏白描,天下绝无仅有。”他精通甲骨文、铜文、竹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式书法。

赵宗义认为,一切艺术都有相似的原理,音乐和书法的基本原理自然也是相同的。 “书法之术,如乐器之论,字、弦须能入木三分之三,其轻重、急转、起伏,恰如乐器之论。”一种乐器。吟诵,前进后退,前后节奏。这里需要仔细理解。 ”

饶宗颐最推崇的就是庄子的“万岁参与,清净”,这句话源于庄子的万物平等论。赵遵义以将万年精华提炼为高纯瞬间,在书画创作中大量运用了齐物的思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练,师古、师法自然、找到灵魂源泉的饶公,据说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技艺,从不超越规则,坚守自己的性情。和人生观。有些人做到了。他的画作已成为学者间的传奇,极为罕见的画作。由于他熟悉甲骨学和敦煌学,他将许多古老的技法融入到他的书法中。

独立区域

1917年8月9日- 2018年2月6日

“它永远持续,你的心自由流动。”

他有一头白发,白眉,脸色苍白,但却是一个调皮又搞笑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谈及情感时刻,他总是眉头一挑,笑得意味深长,说道:“我没有弟子,何必让别人受苦呢?”为什么不呢?我有“我不想让别人辛苦,别人都辛苦,我就很难读书。”但他不顾一切艰辛,坚持工作了80多年。努力。

赵遵义曾写下“志不竭,心自流”的名诗,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永恒”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不朽”,也就是德、功、语的“三不朽”,而“自由”和“中产”则在水中间,坚忍不拔。舒适的心态和心态。

他很少出门,也很少社交,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写作、阅读或研究,然后中午“撤退”到家附近潮汕的一家餐馆吃晚饭。 “我从14岁开始学习尹世子冥想法,早上洗澡、冥想,然后散步,脱掉衣服,晚上9点上床睡觉。”

“天地之锅,比瓜还小。”赵宗义笑着说。 在他的葫芦世界里,赵宗义安静乐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一个人在世界上正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魏国是《敦煌白画》,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一个古今伟大的学者,经过三个境界我说这是必要的。赵宗义也有自己的人生学“三境界”。 “如何独自欣赏美、寻找快乐?”是第一领域,意味着在孤独中思考、领悟、上下探索。

“看夕阳,树缝更绿。”是第二境界,“太阳越西落,影子就越大。”饶宗颐说,这就是大多数人都不想进入的地方。我相信那是一个领域。因为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外向的,他们无法忍受孤独,也不喜欢隐藏自己的才华。我们不去修养内心世界,只关注外在的风景,看不到内心的“绿色”。森林中的一个缺口。事实上,你越想炫耀自己的才华,你就越会失去它。

“强光强风在等你,红红凋零”是第三阶段,意味着相信无论发生什么,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你。你能独立生活,无忧无虑地达到你的境界吗?

如果你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你就能平静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是饶公一百年一生的写照。

他一直梦想创造一部关于中国的“新经典”。 “我们不能辜负地下宝藏,不能辜负考古学家的恩情。”他坚信,21世纪将是中国“复兴”的时代。

世上无饶宗颐,天上多有文曲星。祝您旅途愉快,拉贡!

资讯/潮州电视台编辑《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

电视纪录片、人民网等

点击“写留言”分享您的意见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对话饶宗颐】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寄语蜀中父老诗的读音,寄语蜀中父老楷书作品 下一篇:《离骚》楚辞,楚辞·离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