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人民最大的民生之本。政府活动报告指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是1200万人以上,但与2023年“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的目标相比,这两个词的差距是它反映了一种更明确的态度,并表明:我国坚定不移加强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
就业关系亿万家庭、事关发展大局,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使用的词汇,也是每年全国人大和人大代表热议的主题,也是主题之一。年。
当前,就业保障仍然是一项艰巨而艰巨的挑战。另一方面,整体压力没有变化。 2024年大学毕业生预计达到1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另一方面,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年轻人“就业难”,部分行业“人才难”。
就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和财富的源泉,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稳定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三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这是来之不易的。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要求“进一步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一步强调就业优先,确保主要群体稳定就业”。今年的政府活动报告还建议“多措并举稳就业增收入”。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做大经济蛋糕和就业蛋糕。经济增长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日本经济复苏的积极趋势,提高各企业的信心,增加生产,稳定就业,释放活力。日本2024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超过去年,这必将支持就业扩张。
事实上,我们要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提高质量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带动就业,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养老等领域人力资源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更多就业增长点,努力创造。把就业保障上升到战略高度,统筹兼顾,推动以支持就业为重点的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
稳定就业的关键在于企业主体的稳定。私营企业提供了城镇80%以上的就业,吸纳了农村70%以上的农民工,新增就业岗位中私营企业占90%,使私营企业就业动力强劲。和微型企业。创业对就业具有协同效应,要通过创业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坚决取消不公正的就业创业限制。支持和规范新就业业态发展,加强新就业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稳定重点群体,就是稳定基本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我们加强促进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年轻人就业的政策措施,多途径扩大就业机会,构建校外衔接的服务体系是必要的。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加强对脱贫人员和农村老年劳动力的就业支持,构建城乡衔接的就业格局。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支持力度,完善就业支持体系,保障最低就业。
人们的生命与他们的心相连。就业是一个永恒的、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但要夯实这个“民生之本”,全社会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是困难的,更是必要的。 (作者:熊立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经济日报
【怎样使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就业优先政策首次提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