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莫顿·亨特(Morton Hunt,1920-2016)是一位美国作家和心理学家,年轻时曾在空军担任空军飞行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国上空执行侦察任务。他是一位善于写励志文章的作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代表作有《自杀》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收录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第3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新版)第14课。为7 年级学生提供第1 卷第4 单元课文的视频解释。
复述课文
文本分析1.文章分为几部分? 答:本文分为三部分:第1 部分(第1-13 段)是关于冒险和危险,第2 部分(第14-22 段)是逃脱,第三部分(第23段)是讨论。 2、作者通过攀登悬崖想表达什么?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答:无论你一生中遇到什么困难、障碍,如果你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认真地把每一个小困难都解决掉,最终你就会克服大困难,你就能赢。最终的胜利。 3. 为什么“我”明知自己软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劝告,却还要冒险攀登悬崖?回答: 我最好的朋友杰瑞的话“不要做胆小鬼”,激励我接手并冒险攀登悬崖。
4、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我”遇到危险时的尴尬和恐惧,其作用是什么? 答:心理活动和动作描述:爬行、浑身发抖、冷汗、胸闷、蹲下、心跳、乞求、抽泣、头晕、蹲下、恐惧、疲倦、全身麻木、无法动弹。这些段落描述了小主角处于危险之中的心理状态。有被抛弃的悲伤,有被嘲笑的羞辱,有迷失的迷茫,或许还有没有冒险的遗憾。 5. 文章说“我”哭了两次,但是是同一个原因吗?答:“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当“我”掉下悬崖时,我哭了两次。前者是恐惧和悲伤,但后者更为复杂,让我对冒险产生了恐惧。逃离危机的喜悦,被扔进石阶的遗憾,对父亲的感激,新的感受——“我”用自己的力量克服了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通过这件事,“我”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在力量,并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6、多角度阅读分析后,你认为文中提到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这是一位明智的父亲,他教好孩子,对孩子负责,深爱孩子。 7. 为什么标题是“迈出一步,再迈出一步”? 答: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不管有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可以克服。它。克服巨大的困难。
文字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经历挫折也是很正常的。只要你不考虑距离,只迈出一小步,不要失去对自己能做到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障碍,你都会没事的。我就踩一下。不要忘记向那些遇到困难的人传达你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详细笔记。预习复习可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