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诗集《倥偬集》,顾名思义,呈现给读者的似乎有点仓促。
我是一名铁路工程师和铁路经理。以半军事性质着称的铁路系统就像一张永远张开的弓,弦永远绷紧,维持着秩序,却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于是你的朋友问你,作为一名工程师和铁路工人,你是如何爱上诗歌并写诗的。说实话,我似乎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理由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如果可以的话,那就是爱。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父亲是农民,我在私塾学了十多年孔孟之道,一生辛苦劳作。记得六七岁的时候,家里还有成堆的书。上小学时,薄薄的课本无法满足我的读书欲望,我就靠线装书来“充饥”。后来,在那段特殊时期,他们家中的大量线装书以及字画被烧毁。我不得不中断初中学业回到家乡,空闲时间只能胡乱看书。邻居有一本中医书,叫《汤头歌诀》,我就借来了,记得背了很多页。后来情况好转了,我的书也多了,读书的欲望也逐渐得到了满足。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真正爱上了诗歌。语文老师不仅书法功底深厚,而且知识渊博,学生们都喜欢听老师讲课。虽然我没有教学生写诗,但每当听到他们朗诵,仿佛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诗中,我就深深地被诗的美所感动。我开始尝试写诗。我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首歌,名字叫《题北京猿人头像》。 “……你要说什么,你的嘴闭着吗?你在想什么,你的眉毛还歪着吗?你的眼睛向前看,向前看,我‘我想这么做。’问你‘ “你见过——50万年的世界和中国吗?”我的语文老师鼓励了我很多,我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但后来我上了大学并开始工作。几年来,我几乎没有写过任何诗。原因之一是学习和工作困难。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陷入了混乱。渐渐地我不再写诗了。我喜欢新体诗,但写不好;我想写格律诗,但写不好。
20世纪90年代,一股新的改革之风席卷中国,世世代代与土地捆绑在一起的农民离开了自己的村庄,进入了沿海城市的工厂。春节期间,大风大雪,冰天雪地,不少民工背着蛇皮袋出行或回家,但简陋狭窄的候车室容不下多少乘客,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人聚集在那里。人们脚下踩着泥土排队,人们站在雪地里迎风吹拂,人们在雪地里瑟瑟发抖……这一切都令人心碎,我想用某种方式表达我的感受。一直想做。我想过写诗,但大部分都是随手写在纸片上的,结果却得到了很多纸片。后来工作换了,搬过几次家,但我不知道我在哪里失去了他们,他们不明白。作为一首诗,我自认为写得不好,所以也许不会失望,但作为记录我人生历史场景的一个片段,一个思想的火花,失去它会很痛苦。我有些遗憾。此后,随着社会发生大铁路建设、高铁时代、对外交流、改革开放等重大进步,我亲手写下了点点滴滴,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小的。我还写了很多。
我有机会和条件读了很多唐诗宋词,深受其影响,又重新燃起了写诗的欲望。唐诗宋词优美的音韵、深邃的意境、精准的选词、精深的内涵,让我惊叹不已,心痒痒。 2011年辞去一线工作后,我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系统地阅读了世界各地许多伟大诗人的学术著作。我曾在诗《写诗十年》中表达过这种感觉。 “根埋了十年,枝条不长,却跳了出来,展开了姿态。听仙歌的人看不见,只有洞。”“他写诗,我喜欢,但我习惯了随手写下诗就扔掉,不懂也不关心格律诗的规则和要求。”我心里想。马苏。他走上了路,感受到了一点体会,心中有时也有一丝欣喜,但随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在栅栏之内,怎么能进宫殿呢?有什么像戳窗纸那么容易的事吗?它是一块石头,所以需要愚蠢地磨利。
袁枚认为,诗虽然必须有隐意,但也必须有真实的气质,“韵律非气质外之物”。我也在诗《诗悟四首》中表达了我相当矛盾的感受。当我思考自己的诗时,我发现大部分都是直白的诗,没有什么潜台词,也有一些是日记式的,很少有谎言,只是我自己的情感。我想这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留待读者批评、指正、嘲笑吧。
这本诗集是从2000年至2021年底从迄今保存的约500首诗中挑选了几首认为适合读者的诗而创作的。内容包括家庭、乡村、怀旧、铁路思念、田园风光、休闲旅行、与朋友的歌声、对田野的复杂感受。这部诗集共收录诗歌230首,以现代诗为主,也有一些古诗和长韵。大多数评论都相对简单,因此您应该使评论尽可能简洁。
来源:《倥偬集后记》,摘要;《阅读时代》 2023年第03期作者:刘连清编辑:潘谦编辑:一帆【声明:本账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本文为转载目的是为了传达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来源注释不正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
【忽而……忽而……造句,忽而是什么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