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墨香扑鼻的报纸杂志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如今,上海吴山路只剩下最后一家报店,报贩江军每天早上6点卖报纸已经37年了。
我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从来没有休息过。
这个售楼部见证了报刊的黄金时代,记录了江君从少年到大叔的大部分人生。
随着今年售楼部的租约到期,最后的报纸售楼部或许真的要告别了。
上海最后一家报纸销售部
五栓路529号是一家稍微老旧的报刊杂志店,12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了1000多份报纸杂志,看守它的人是65岁的江军。一位顾客还告诉我,“节假日不请假很难受。”
有时顾客进来买报纸,但老蒋总能找到他想要的报纸,而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
1990年,年仅32岁的江君开始卖报纸两年,已是家喻户晓的“卖报第一人”。著名主播应海龙在1990年接受采访时说,“每年销售报刊60万份,销售额超过11.9万元,位居全国报刊发行系统第一名”(新闻资料)。
第一签的成绩单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江君每天凌晨5点左右去领取成绩单,然后开始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目前报纸种类大约有315种,基本上每天要容纳3000名读者。”(新闻资料)
“我每天早上5点30分就来这里拿报纸。这里的报纸还有很多。”(新闻资料)
“这就是我们订购报纸的方式:1 5 10、15 25、35 40……我们把报纸拆开后,再合上,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快地购买每份报纸,里面就嵌入了张张。”(新闻材料)
来买报纸的人很多都是老顾客,江君往往一见到人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报纸。
早上忙碌的时候,江君会把老顾客需要的报纸放在一边,让顾客在闲暇的时候去取报纸。这是当时小江先生特有的服务。仅限预订。对此,得到了来宾的一致好评。
(新闻材料)
报纸全面、服务优良、365天休息,蒋军通过卖报成为人民群众的劳动模范,并与众多读者成为老朋友。
然而时代变了,现在纸质报纸已经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大江先生虽然年事已高,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报纸售卖部依然每天准时营业,默契和谐的承诺与读者的关系保持不变。
除了老顾客之外,现在也有很多新面孔来到我们店。 “今天早上新闻的头版正好是成龙演唱会的,我给现在在日本的朋友买的。”“我朋友的女儿写了一篇文章,所以我看到了。有人问我买两份。” “我来自广东省中山市。我认为报刊亭有一定的历史。”
“我很高兴,我真的很高兴。我的存在有意义。我每年都来这里,因为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耻辱。我在这个展馆里竭尽全力,但有一天我必须离开这个展馆“是啊。”江君感慨地说。
相信江君和很多读者都听说过这个消息,但这家店的租约今年就到期了,不会再续约了。我们可以说再见的那一天也许终于到来了。
“头号报纸销售员”蒋军在一家小报纸销售部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回顾年轻时的自己,蒋军深受感动。 “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就是有一天,我的顾客买了一份满意的报纸,满意地回家。”
“那个年轻人当时30岁左右,现在已经65岁了。我希望报纸销售部门能够继续下去。即使我退休后,也会有一个继任者。我也希望如此。” “读者想买什么报纸就买什么,这是我的愿望。”老杰说。
小姜变成了老姜
老蒋的座右铭是“不要背弃你的读者”。他在一家小报纸销售部工作了37年。凭借与读者的这种信任和忠诚的关系,老江希望销售部能够在未来继续下去。如果人们有生存的机会,他们总是可以购买报纸。
时间过得很快,人们已经习惯了用手机点一下就知道一切,但认真奉献了一生的江君先生却卖着有香味的纸报纸和杂志,相信还有人需要。即使墨水量减少,重要信息仍然存在。上海应该能够保留更温暖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氛围。
(来源:见新闻)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新闻提示,并在接受后付费。我们的24小时举报热线是027-86777777。
【上海 报刊亭,上海几大报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