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Unjo新闻网
5日,有“语言森林的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20年十大中文错误,其中包括“新冠”中的“关”读音、佩戴时的“戴”读音等。面具则选择了“共同克服困难”的“十字架”。
1. “niikan”中的“kan”读作“gun”,这是第一个语言错误。 2020年过去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这个词每天都频繁出现,不少人将“gun”误读为“gun”。事实上,“冠”是一个复音字母,读作“gun”,是一个名词,指帽子或类似帽子的东西;“gun”,是一个动词,指戴帽子。 “冠状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因其外膜上的杆状突起酷似中世纪欧洲的王冠而得名。 “niikan”中的“kan”意思是“皇冠”,当用作名词时,它发音为“gun”,而不是“gun”。
2、误把“戴口罩”当成“戴口罩”。
3.“我们一起克服困难”被误解为“在一起”。 “渡”和“渡”都有穿越、穿越、经过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它们经常互换使用,但现在它们已被分开。 “渡”与时间的概念配对,有流逝若干天的意思。 “渡”与空间匹配的概念配对,例如过河或跨洋。 “难”的本义是难以通过的山口,是一个空间概念,所以“共渡难关”应该是“渡”而不是“做”。
4. 将“Shinrin”误认为“Shintan”。许多古代诗文都用“杏林天使”、“杏林英雄”等词来歌颂医生。相传三国吴人东风不索医药费。陈陵被后人称为“辛陵”,是一位名医。 “杏坛”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曾在杏坛讲学,后人用“杏坛”一词来代指教育界。
5.“Curfew”经常被误认为“宵禁”。 “晓”指的是夜晚,“晓”指的是云天。宵禁禁止夜间活动;
6.误把“跑步”当成“人群”。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系统已接近崩溃,许多媒体都声称医疗资源紧张。 “人群”就必须是“人群”。 “压榨权利”是指强迫他人服从,但与医疗资源一起使用就没有任何意义。
7.将“副作用”误解为“不良反应”。药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面作用”。
8. 滥用“令人惊叹”来描述失控的疫情。 “Amazing”是一个习语,意思是你看到的东西非常好。新冠病毒感染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惊人”二字无法形容。
9.将“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误认为“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 “科创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即“部”的意思。 “页面”仅用于报纸、期刊、节目等的“部分”的含义。你不能混淆两者。
10、“螺蛳粉”常被误认为是“螺蛳粉”。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特色小吃螺蛳粉走红。很多卖家在广告中错误地将“螺蛳粉”写成“螺蛳粉”。螺丝是螺丝的俗称,螺蛳粉和螺丝没有任何关系。 (《文汇报》 1.6)
【新冠的冠是什么读音,新冠的冠念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