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日,但今天的周年纪念日你可能没听说过多少。自2013年起,11月19日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厕所日。该节日主要突出突出贫困人口面临的环境健康危机,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建设,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卫生的环境。希望通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环境健康问题。
上厕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统计,成年人平均每天要上厕所6-8次,也就是说一年上厕所次数达到2500次。假设平均每次上厕所时间为2 分钟,那么一个人一生中将在厕所上花费大约3 年的时间(女性的时间更长)。那么,在我们古老的国家里,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厕所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出土的文物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厕所的文化和趣事。
通常与猪圈一起建造
抽水马桶的雏形出现在汉代。
关于厕所建造的记录可以在战国时期找到,《墨子》谈到厕所被高墙包围以保护隐私。汉代时期,厕所的修建非常普遍,但当时的厕所大多是在猪圈的基础上建造的,排泄物被用作猪饲料,而猪粪和猪粪则被认为具有双重用途。混合后用作肥料。
例如,西安博物馆出土了一件汉代绿釉马桶模型,这件出土文物将让后人重现当时人们基本的厕所使用场景。
文化遗产下面有一个猪圈,上面有一个厕所。还有两个人去了卫生间,靠在窗户上往楼下的猪圈里看。
楼下的猪圈里,一头母猪躺在地上。她生了三只小猪,其中一只小猪的头已经从产道里探出来了。她旁边有人正在生孩子,还有一只小猪。两个人站在马桶上。我们看到了生动的汉代生活场景。
后面有一个楼梯,可以直接通往二楼的厕所。
此外,中国农业博物馆还收藏有河南出土的汉代陶瓷猪圈厕所。这种猪圈和厕所合二为一的建筑风格,污染源集中,易于清洁;建筑的两层结构节省了空间;而且人类排泄物被用作猪的饲料的一部分,具有很多优点。比如省钱,能够使用猪粪。苗圃内储存肥料。
明代素瓷——陶瓷猪圈(汉代)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下图是后汉时期出土的厕所模型,至今看来仍像是猪圈和厕所的结合体。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厕所出于清洁考虑逐渐与猪圈分开,类似现代抽水马桶的雏形也出现了。 1992年,中国考古专家在河南省商丘市王砀山发掘汉梁孝王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距今2000年历史的厕所。雕刻的冲水管已经制作完成。其结构和原理与今天的抽水马桶非常相似。
徐州狮子山汉墓还出土了一座陪葬厕所,其形状甚至与现代农村的厕所相似。更形象的是,坟墓的建造者甚至在厕所旁边的墙上安装了扶手,方便上厕所的人站起来时抓住。
后来出土的一些文物中发现的厕所模型与现代农村旱厕几乎一模一样。
北朝宫廷时期厕所
西安出土唐三彩厕所
老名人的尴尬厕所故事
晋景公厕所淹死,权臣王敦“洗豆食米”。
翻看众多出土文物,我们了解到,从古至今,厕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些古代名人的尴尬厕所故事就被记录下来并流传至今。最奇怪的是,一位名叫金庆功的国王掉进厕所淹死了。
金金宫
使用抛光竹简作为马桶座圈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可以回收利用。在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完厕所后,会把它清理干净,放回去供下一个人使用。电视剧《左传》 有一个场景,项少龙穿越回战国,在赵家过夜,急忙向一位老人要卫生纸。老人听了一会儿,意识到这是擦屁股的东西,就捡起马桶旁边的一根竹子递给了他。这根竹子就是马桶尖。
《南唐书·浮屠传》
那么古人是什么时候使用卫生纸的呢?最早的记载是唐朝阿拉伯人所著的《寻秦记》,其中第23条写道:“中国人(唐人)不讲卫生,大便后不用水洗,而用布擦。”纸。”是这么写的。但由于当时纸张生产相对昂贵,因此并未普及。直到元代,卫生纸才开始流行。例如,有马粪纸。没有这种纸。它非常适合写作,但它也非常适合制作卫生纸。
明清时期,用草纸擦屁股的习俗在富人中盛行。不过,当时有规定不能用纸擦屁股,而《寻秦记》、《中国印度见闻录》、《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都与一系列法律有关。违反者将受到政府的惩罚。
上厕所绝非易事,借助这些文物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一步步从远古的野蛮生活走向今天的文明的。马苏。
中国文学艺术报、微博于庚哲老师、文汇报等全面报道Vicky的新闻信息。
[如果您有新闻提示,请告诉我们。如果您被录用,您将获得奖励。举报材料请关注微信:ihxdsb,举报材料QQ:3386405712]
【世界上第一个付费公厕出现在哪个古代国家,第一个付费公厕出现在哪个古代国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