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墙”变“宝盆”
——湖南省常德市观园镇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引领产业发展,支撑地方振兴。”湖南省常德市理县灌源镇地处洞庭湖畔,四面环水。近年来,观园镇调整发展规划,聚焦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把受洪灾影响的“朴园子”变成了农民增收的“宝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全镇特色农业产业面积2.68万亩,总产值6.3亿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
我们要发展工业,首先要解决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问题。当地完成罗家湖机场维护改造工程,修建33条灌溉渠,认真启动泸州东引水工程。同时,当地政府抓住湖南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机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土地清理4.2万亩,新增耕地4500余亩,提高耕地质量.我让它发生了。耕地平均减少20%。今年,该镇计划再争取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2300万元,实现农场管理规模化、全程机械化。
产业规划好后,必须解决“谁来种植”和“如何种植”的问题。观园镇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管中心,帮助企业解决土地流转和资金问题。当地农民积极投资拥有土地、资金、资产、技术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 ”。富民渔业合作社通过向在职大学生发放股票红利,调动知识青年的积极性。
观园镇投资1000万元,积极建设葡萄产业示范园和健康养殖示范园,并通过创建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场,引入现代产业化管理、科技创新,走上了发展道路。农业发展。农业的“三根”是“精选、精耕、制造精品”。
近年来,阳光玫瑰葡萄、南美白对虾、黄桃等产销旺盛,官园镇政府共举办现场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人员2.2万人次,确保产品质量。超过100个生产商。特别是今年,在重要的六月,即葡萄种植季节的高峰期,我们邀请了12名葡萄专家进城停留一个月,为农户葡萄园提供前沿技术指导。
观园镇积极与天猫、苏宁、淘宝、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营销活动,线上销售达5万多台。用科技帮助农民,用“翅膀”致富,助力农业产业腾飞。
【芦南村走出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与启示,百年奋斗第三部振兴之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