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论语》是行为准则,那么《孟子》就是中国人的心理指南。孟子一生都在探索“心”字。他自己说: “没有其他的学习方法,只求心灵的平静。”
方勇译注|中华书局林语堂在《需说才志气欲》中写道: “现代青年应该多读孟子,孟子充满了帅气,这与年轻人的决心和努力是一致的,是一剂补品。”思考就是实践。《孟子》中列出的四种思想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科目”。
慈悲:“人皆有慈悲之心。”这句话出自孟子。在孟子看来,人的慈悲心是心灵深处最大的仁慈。春秋时期,齐景公和大臣们下乡时,偶然看到一位面色苍白、肌肉瘦弱的老人。景公见状,心里十分难过,十分对不起老人,就请群臣照顾他,免得他又累又饿。旁边的燕子见共工可怜老人,连连称赞。 “老人对百姓仁慈,这是治国之道。”“这是根本!”景公听了燕子的夸奖,开心地笑了。燕子接着说道:“明王见善人,则爱之;见不忠之人,则悲。请您安排和照顾。”来证明你的美德。 ”
景公听了晏子的提议,更加高兴,当即答应了。于是,齐国老弱百姓得到了慷慨的赡养,寡妇、鳏夫都有了家,一派太平景象。孟子和晏子虽然来自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重视慈悲。因为他们知道慈悲是引导人们行善的方法。心中有善良,才能感同身受,真诚的同情才能让弱者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帮助别人的人将会得到帮助。同情心让人们更加亲近,让人性不再那么残酷,让世界变得更加有趣。
俗话说:“知耻者为人,知耻者为勇。”如果不知道羞耻,你只会跌倒,但知道羞耻,你就能获得再试的勇气。在孟子看来,羞耻对于人来说尤为重要。只有懂得羞耻,我们才能反思,才能进步,才能成功。王阳明在江西剿匪时,曾抓获过一名土匪头子。匪首虽然被擒,但脸上却带着不屑的表情,嘲讽欧阳明道: ”王阳明一听,二话没说,立即吩咐手下把强盗的衣服一件一件脱下来。当他脱下最后一条裤子时,强盗跪下哀求。“老师,裤子。 “你留一双吧!不然你怎么见人啊!”欧阳明笑道。 “这不是良心吗?”强盗突然意识到这一点,改变了主意,成为了一个好公民。
当代伟大的学者王通曾说过:“痛苦莫大于不经历,耻辱莫过于无耻。”人生没有不义的苦难,但有的却是不义的苦难。不悔改,就是自嘲。没有羞耻感的人就失去了做人的标准,但懂得羞耻、懂得自我激励的人却拥有真正强大的内心。赶紧丢掉心中的狂妄迷茫和骄傲吧!你要明白,只有懂得羞耻,才能摆脱羞辱。
退,就是说做人要懂礼数,要懂事,要懂得进退。孟子曰:“礼之本也”,只有懂得了礼的精神,才能谦虚地与人相处,而不失福气。西汉时期,吉波村民的邻居是一位官员,名叫陈晓。一天晚上,季波偷偷把栅栏移到陈劭的田地里,以扩大家族的领地。陈晓得知后,并没有反对,而是悄悄拆掉了自家的篱笆,又将自己的土地移了十尺,把更多的土地分给了季波。季波得知此事后,羞愧难当,不仅退还了自己所占的土地,还向自己的家收回了十尺土地。他们的妥协行为后来变成了一段佳话。
教育家徐德利说:“世上没有便宜的东西,谁想占便宜,谁就吃亏。”如果你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你不仅要懂得吃苦,还要懂得如何吃苦。从而蒙受损失。与其打得满脸通红、两败俱伤,还不如退让、存怜悯,学会利人利己。
孟子曾云:“善恶之心,智之本也。”孟子还阐述了如何分别善恶,闻而明,信而能。通向黑暗。我正在付出。康熙年间,江南有一位巡抚,名叫加尔里。此人狡猾、狡诈、善妒,所以只要有比他更强的人,他就会想尽办法击败他。时任苏州刺史陈彭年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但与何力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意见不同,甚至报复,引起了加里先生的嫉妒,加里先生一直想等待机会报复陈彭年先生。加里趁机在康熙帝面前多次诽谤陈彭年,并试图利用皇帝的权力将陈彭年送往边境,但康熙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康熙熙为了调和双方矛盾,将陈彭年调往朝廷,让他负责编纂书籍。尽管陈彭年被调离,加里仍一步步前进。陈彭年赶紧秘密向康熙熙报告说,他背诵了《游虎丘》这首诗,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但这是忤逆皇帝的行为,应该受到严惩。此时的康熙皇帝虽然已年近古稀,但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反复读了陈彭年的诗,觉得诗中并无恶意。这显然是加里从零开始创作的结果。他的意图是邪恶的,他的行为也是卑鄙的。康熙熙越想越气,立即召见何离,当着众文武百官的面严厉斥责他的卑鄙行径。管仲曾说过:“不审而智,则愚;不察,则失。”人生第一件事就是明辨是非。重要的是要区分但善与恶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必须谨慎、理性地面对。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最好的区分方法不是用单一的标准来判断好坏,而是多听、多看、多思考。只有遵循道,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孟子集注》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 “智者有千言万语,但他只想让人拿回自己放弃的东西。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但其中一个必要的功课是,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掸掉心灵上的灰尘的过程。
培养慈悲之心,与人分享善意;培养羞耻之心,深入生命深处;培养逆来顺受之心,为他人所接受;培养善恶之心,看清人生方向。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完整自己的人格,照亮自己的心灵。大家互相鼓励吧。
作者| 潇潇,不下雨也挥剑的侠客书生。
图片|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佛说人活一世,人活一世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