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安国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记载多有隐晦不清

更新:04-0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摘要: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儒家大师,其中最有成就的儒家大师是孔安国。 但现有史料对其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件往往不清楚。 本文旨在根据现有史料,对其生卒年月进行考证。 主要以孔安国任侍郎、建议大夫、临淮太守的时间为坐标参考系,同时对《古文尚书》进行考证,以得出新的结论。 。

关键词:孔安国; 出生和死亡年份; 《古文尚书》

CLC 分类号:K204 文件识别代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4) 05-0030-02

一、孔安国生卒年考

关于孔安国的生卒年月,现有研究观点较多。 这里笔者选取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盛先生[1]根据两个顺序,将所有材料结合起来,整理出《孔安国大事年表》,推断孔安国大概生活在公元前158年至公元前98年。 张古[2]从盛先生的名单中得知,重新整理了《孔安国大事年表》,推断孔安国大概是公元前149年至公元前90年。 丁彦[3]认为他应“生于景帝初年,元寿五年三十岁,四十岁卒”。 单成宾[4]认为,他应生活在“微生于景帝初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50年),卒于元鼎、元丰之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据此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认为孔安国大约生活在四十岁左右,孔安国生活在哪个时期,活了多少年,是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考察,只能依靠现有的史料,考察哪个生平时期更为合理。通过对材料所记载的孔安国的生平事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他不同的为官时期来进行研究。

孔安国的生卒年是哪一年? 本文试图以孔安国任侍中、谏官、临淮太守的时期为坐标,希望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1、以孔安国为奴为坐标

史记·孔子世家》提到:“安国为当今帝大夫,为临淮太守,早逝。”

汉书·武帝年谱》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召相、御史、诸侯……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完坐下,请太后不要做什么……第三年春天,河水泛滥平原,发生大饥荒,人们互相残食……五年春,赠三钱,赠半钱,买《五经》大夫。”,“元朔五年夏六月,洪丞相请他为大夫。设立弟子。” 由上可知,建元五年,即公元前136年。

《汉书·贾谊传》记载:“文帝召他为大夫时,贾谊至少也有二十多岁了。”

资治通鉴·卷十八》记载,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孔安国为郎中。 盛先生等。 对《孔子家语》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此书并非伪造。 目前,虽然“嘉鱼·后墟”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笔者推测其属实,然后用其他史料验证这一说法。

《史记·太史公序》有记载:“自虞书帝以来,自太初始,行乞”。 安国成为当今的博士,也就是说安国在武帝时期成为儒学博士,而文帝时期被称为博士的贾谊是最年轻的,差不多二十多岁了,最小年龄应在二十多岁。 公元前136年初任命了一位医生。 此时,如果安国已经20多岁,那么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是公元前156年左右。 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他授徒为大夫。 那时安国已经是一名医生了。 与历史数据相符。 综上所述,安国的出生年份为公元前156年左右。

2、以孔安国为谏官为坐标

所列史料如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黎,字伯玉。伯玉年五十岁……于弟子子象,年五十七岁。” ……子祥生仲,五十七岁,仲生吴,吴生延寿安国。”

《孔子世家序:序》记载:“孔安国,字子国,孔子第十二代孙,幼时师从申公,学《诗》。”

《孔子家序·后记》中也有记载:“四十岁,为谏官”。 其真实性尚无定论,在此暂且确认其真实性。)

《汉书·儒林传》记载:“武帝初即位时……申公已八十多岁了……”(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申公已年事已高)已经八十多岁了。)

从以上现有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孔安国出任谏官之前的一些生活经历。 他是孔子的第十二代孙。 他肯定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从小就熟悉儒家经典。 有了一定的积累,神公少学《诗》是完全可以的。 而且,古人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十五岁之前,正是因为小时候知识的积累,才有可能晋升到谏官之类的官职。 元丰元年是公元前110年。 公元前118年初,任官建仪。 与史料分析一致的是,孔安国于公元前110年首次担任建议官。 说到在京城做官,如果孔安国进京任大夫,他说四十岁就进谏官,由此可以推知孔安国是长子。公元前150年。

三、以孔安国任临淮太守为坐标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安国为当今帝大夫,为临淮太守,早逝。”

《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寿六年,武帝初置临淮郡。”

《汉书·楚元王列传》记载:“汉以后,孔安国献之,乃草草阻碍,未及施行。”

《孔子世家序·后记》记载:“元丰年间,任京师”。

元寿六年,即公元前117年,初设临淮县。 据此推算,安国第一次被任命为太守是在公元前117年。 六年后病愈,即辞官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11年。 我们上面提到过,他在元丰年间担任谏官。 言下之意,安国担任太守的时期应该是在元丰之后的太初时期。 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与史料相符。 这六年里,他没有生病。 也就是公元前98年,次年他含恨而去。 武帝时期,发生了几起重大巫术事件。 日期如下:元光五年、太始元年、政和二年春、政和二年七月。 不过,最近的三起巫术事件,都是发生在天汉王朝之后。 由此可见,孔安国在政和二年(公元前91年)遭遇巫术事件,次年遗憾离开。 《史记》中最令人关注的一个词就是“早死”。 什么是“过早死亡”? 古人除了指早出发的时间外,还有惜才、珍惜回忆的意思。 有古文献可以证明:吴光耀在《古文尚书·正词》中提到:“其功绩未尽,亦可惜,亦谓跳蚤”。 司马迁在《史记·吕氏》中提到:“武王跳蚤死了,就成为少王。” 《楚史记》中提到:“熊子事文王,蚤死”。 由此可见,不珍惜年华,不仁德,也叫“早死”。 由上可知,安国的去世年份可能在公元前97年至公元前90年之间。

上述其他观点都是对孔安国一生的描述。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孔安国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左右,师从神公,公元前118年左右。 公元前111年左右任侍郎、建邑大夫,公元前104年左右任临淮太守。 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50年,卒于公元前97年至公元前90年。 到年底他已经60岁左右了。

2.孔安国与《古文尚书》

孔安国是否捐书,一直是历史上有争议的话题。 大多数学者认为孔安国捐书。 少数学者认为孔安国没有捐书,认为这是不存在的历史事件。 无论孔安国是否捐赠该书,在此,笔者认定孔安国为该书的捐赠者,并通过以下史料予以核实。

《汉书·孔光传》记载:“安国为安国,治延年。《尚书》为大夫,安国为临淮太守。”

《汉书·艺文志》记载:“武帝末,鲁共王毁孔子之宅,欲扩建宫殿,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数十本。孔子》、《孝经》。篇章皆古字。恭亲王到其家,问鼓琴钟磬之声,大惊,乃止。孔安国孔子皇后知其书,审其二十九章,另有十六章,呈献安国,但受巫术影响,不列学官。

《汉书·艺文志》记载:“至孝武之时,书失简失,礼败乐崩。圣人叹曰:‘吾甚敏言。’” 于是他制定了藏书策略,任用官员着书立说,而各路学者的传说,都充满了秘府。”

《汉书·儒林传》:“孔氏《古文尚书》,为孔安国用现代汉字所读。因创业,亦书着十余篇,其中《尚书》余篇,为巫术所惑。”尚未立学官,安国为谏官,授都尉朝号。

刘歆《传太常博士书》记载:“诗词刚刚萌芽,世间常有许多书籍,都是诸子学者的传奇,仍广立为学官。若必须只以自己为中心,守护弱者,就会同门而嫉妒真道,触犯了明朝的圣旨,失去了圣意,陷入了文臣的议论之中,甚至被二君、三君难以接受,圣帝与明朝远去后,仲尼之道复归,无法可依,当时只有叔父孙同一人。礼仪简述,天下只有一部,并无其他书籍,孝惠时代,携书之法已废,惟公臣遂官属仙界州武府,鲁公灭孔子的宅邸,想把它用作宫殿。 在毁坏的墙壁上发现了古代文献。 《仪礼》三十九回,《蜀》十六回。 汉以后,孔安国献上,却被巫女仓促阻拦,未能及时处决。”

闵若渠[5]曰:“苟越之”韩吉? 《武帝记》记载:“鲁公王毁孔府,得《古文尚书》,十六余章。 武帝安国呈之,得巫术、蛊术。 ,没有列出学术官员。 安国时期之后‘家’字的补充完成,弥补了《汉书》的遗漏。”

王明生[6]在《尚书侯案》中记载:“宋本《文选》刘歆的《艺书》亦有‘家’字。”

王国维先生[7]曾说:“安国虽读古文,用今文,但未必是为了书写而藏起来,然后呈献给其他朝代。其他朝代迟了很久,也可能不是因为写书。”

根据我们对上述史料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安国武帝当时是尚书博士,而且武帝已经明确表示孔子家族藏书量很大,所以没有不捐赠它们的理由。 基于当时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当时凡是能研究儒家经典的人都可以得到官职。 所以,在这种气氛下,安国不捐书是不可能的。 鉴于安国已经捐赠了这本书,那么这本书是安国个人捐赠的还是他的家人帮助捐赠的? 笔者认为两者都有可能。 上述考证证明安国卒于公元前97年至公元前90年间,其书呈于天汉时期(即公元前100年)之后。 由此可知,该书很可能是安国亲自奉献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本书并不是安国自己捐的,而是他的家人帮他捐的。 这也是有可能的。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安国之所以没有出书,可能是因为《尚书》本来就被审查,先秦时期的文字难以辨认,编撰了《尚书》。 《古文献书》肯定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安国入仕以来,担任过重要职务,从侍郎、参谋到临淮太守。 他经常伏案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理这些古籍。 综上所述,孔安国出书的历史事实是无可争辩的。 至于这本书是他自己奉献的,还是他的家人帮他呈现的,这是有可能的。 因此,孔安国对《古文尚书》的贡献在于,它让我们重温古文字,更加接近《尚书》的本来面目。 它在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

〔1〕盛。 日本古籍《孝经》与孔子传的真伪[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张谷. 西汉孔子世系与孔子古籍的真实性[J]. 历史文集,2008,(6):75-86。

[3] 丁岩. 孔子《论语注》的篡改[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单成斌. 论语渊源研究[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5] 闵若渠. 古籍与旧书引文比较研究[J]. 中国文化论坛,2012,(8):167-173。

[6] 王明生. 尚书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7]王若敏. 王国维《尚书》研究[J]. 中国文化论坛,1997,(6):62-67。

【孔安国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记载多有隐晦不清】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文档介绍:根据书写材料,古文字有哪些类别 下一篇:韩媒:中国留学生在韩获取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学历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