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衫”代表什么级别的官员?
《将军角》代表什么年代?
鸡鸣、平旦、吃饭、渝中是什么时候?
“阿姨”是谁?
什么是“三河五湖”?
教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什么是五声音阶?
“第四世纪”代表了多少年?
什么是“六艺”?
……
现代人看不懂古汉语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懂古汉语的语法,二是不懂古代文化的常识。 别担心,这里我们专门收集整理了很多课本上要求的古诗词文的文化常识。 我们可以先了解他们。 了解了它们之后,读古诗古文就容易多了!
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朱之武退秦主》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有详细叙述的年代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所著。 全名《左氏传春秋》,又称《左氏春秋》。 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叔、子、男五种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天下。 一般功绩较大、土地较多、爵位较高的人可以封为公爵,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谦卑的人:对诸侯卑微而德行很少的人。
5、执事:处理事务的官员。 也用作对对方的尊称。
六、大夫:官衔的名称。 夏商周时期,官员分为相、吏、士三级,又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级。 后来成为对有官职的人的统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 它是一本针对特定国家的历史书,又称《国策》。 它是西汉刘向编撰的,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篇。 《国语》是第一部民族风格史书。
2、庆:古代对人的尊称。 例如,燕国人称荆轲为荆青。
3、叔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此外,还有“童仆”、“孩子”的意思。
4、祭祖:临行前祭拜路神,引申为告别、告别。
5、古乐分为七声:宫、商、角、筝、羽、边宫、边筝。 扁筝是古筝的变体,声调悲伤; 宇,语气愤怒。
6、中书子:管理国王车马等官职。
7.阆中:宫廷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姬出:盘腿而坐,形象如姬,是对对方表示蔑视和傲慢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记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 分编年史、世家、传记、书籍、清单五类,共130篇,50万余字。 这部年谱记载了帝王、世家、诸侯、人臣传记、礼乐、音乐、历法、天文、禅宗、水利等,记录了各个时期的简单事件。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的绝唱,无韵的《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在今陕西省境内。
3、山东:卫山以东地区,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4.吉甫:叔叔。 古代,哥哥或姐姐的顺序是叔、中、叔、晚。
5.河:专指黄河。 河流,专指长江。
6、亚夫:对对方的尊称,意为仅次于父亲的意思。
7、参:又称“骖成”,古代乘车、站在车右侧担任护卫的人。
8、抄袭:私底下,常被用作表达个人观点的谦卑词。
9、叔子:骂人的话,相当于“男孩”。 (结合《荆轲刺秦王》中的“蜀子”)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集,又称《诗三百首》,共有诗词305首。 内容分为“风”、“雅”、“歌”,主要技法为“赋”、“碧”、“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宋、赋、碧、行。 前三个指的是不同的诗歌体系; 后三者指的是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中解释说:“写诗的人,就是直接陈述事情、直言不讳的人”。 字。”
2、古代青年男女把头发扎成发髻,称为扎髻。 后来,宗角被用来指代他们的青春。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有方言韵,描述了楚地的风土人情。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离骚》是其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与“骚”常常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 “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两大源泉。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汉族叙事诗。 其北朝《木兰诗》(又名《木兰词》)又被称为“乐府双比比”。
乐府三部杰作:唐代韦庄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女歌》。
2、发髻:古代新婚之夜,男女将头发束成发髻。 后来,他们被称为第一对结婚夫妇。
3、秦洛芙:“秦”是古诗词中美女常用的姓氏,“洛芙”是古代对美女的统称。
4、伏威:下级对上级说话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表示尊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娘:古代年轻女子称自己为夫家的长辈或同辈。
7、初阳岁:冬至后立春前。
8、下九节:古农历每月十九日为下九节,是妇女们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吉日,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钉、乙、丙、丁……;支、地支) ,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枝加起来共六个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等。 )。 皆合合,谓之六合。 亦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芦:用绿布扎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 流行于东汉至唐代。
11、箜篌:一种古老的弦乐器,有23弦或25弦,分横式和竖式。
12、妾:旧时对女性的尊称。
13、奶奶:公公、婆婆。
14.适宜:结婚。 (施施回到娘家:离婚后不久就回到父母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为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00至21:00)。
16、静:正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00至23:00),指夜晚的安静时刻。
17、十二时辰制度自西周以来一直沿用。 汉代有子夜、鸡鸣、平旦、日出、食时、渝中、日中、日治、午时、日出、黄昏、人丁等名称。 又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子时至一点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三时至五时为寅时,依此类推。
18. 古时,夜分为五时,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
《丹歌行》
1、杜康:相传他是酿酒第一人。 后人尊杜康为酒神,酿酒界奉杜康为始祖,被誉为“酒圣”。 后人常用“杜康”来代称酒。
2、字:对对方的尊称。 锦:古代式领。 青锦:周代读书人所穿的衣服,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3、干末:干,南北走向; 莫,一条东西走向的田野小路。
4、建安风气是以曹氏为中心的文人群体所表现出的共同文学倾向。 他们宣扬政治理想,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他们表现了东汉末年的动荡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的风格。 ,诗风刚劲有力,故称“建安体”。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灿、徐谦、阮玉、应俊、刘震。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的五言诗集。 最早见于南朝梁孝通的《文选》。 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刘勰称其为“五言诗之冠”,钟嵘称赞其为“衣冠绝美,字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字、地支十二字来表示年、月、日的顺序。 这是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 孟、中、吉代表每个季度的月份顺序。 孟代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仲代表第二个月,吉代表最后一个月,也就是第三个月。 例如,孟春指的是春天的正月。
3、禊,祭祀的一种。 古代把三月初十的“巳”日视为祭祀之日。 三国、魏以后,用三月初三,不再用巳日。 肥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 3月3日,人们到水边洗澡、嬉戏,以祈求吉祥、消灾。
4.契约:用木头或竹子雕刻而成,分为两半,可以放在一起进行验证。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吉旺:农历每月十六日。
回: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美:古人常用它作为圣人、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士和公牛都是星座名称。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葫芦尊:用葫芦制成的酒器。
6、蜉蝣:夏秋之交生活在水边的一种小型飞虫。 它的寿命很短。 古人说生死黄昏。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闻名,世称“苏三”; 他们与汉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大家”。
8、赋始于战国,流行于汉代。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句子结构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排比; (2)发音要求音调、节奏和谐; (3)用词讲究装饰和典故。 主要使用问答格式和演示技巧。 赋,除了起源的楚辞阶段外,还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宝蟾山行》
1、佛塔:又称“佛”或“菩萨”,本义是佛或佛教,也指僧侣和佛塔。
2、阴阳:南方有山、北方有水为阳,北方有山、南方有水为阴。 我国很多地名都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河南以南,至汉阴。” “汉阴”指的是汉水以南。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温水向西流;其阴,济水向东流”。 《宝蟾山行记》:“所谓华阳洞,因华山之阳而得名。”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蜀道艰辛”
秭归: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它化作了古蜀王的灵魂,它的叫声悲凉动人。 它常被用作春天和哀悼的象征。
《琵琶演奏》
1.琵琶行:行,古诗词的一种流派。 古诗词的常见体裁有歌曲、咏物、语录、曲调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3、左移:降级,降级。 白居易被任命为谏言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而触怒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其实是有职责但没有权力。
5、京都音:唐朝都城长安城流行的音乐音调。
6、贾人:商人。
7、公务转会:(北京官方)对外转会。
8、管弦乐队:指音乐。 管子、长笛和其他管乐器。 弦乐器,如古筝或琵琶等弦乐器。
9、教坊:唐代官办机构,管理音乐、杂技、教授歌舞。
10、武陵少年: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武陵是汉代五位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山,黑色背心。 唐代,低级官员的衣服颜色是绿色和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山”来形容悲伤、凄惨的情绪。
“寡妇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1、闲人:无德之人,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一个谦称。
2、河内的不幸:河内遭遇饥荒。 河内,黄河以北,今河南省。 运气不好,粮食歉收,会出现饥荒之年。
3、河东:黄河以东,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山西省,故山西黄河以东地区称为河东。
4、小米:小米脱壳后就成了小米,一般也叫小米。
5、象虚:古学中,商(殷)时称虚,周时称象。
《鼓励学习》
1、君子:指有学识、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剑等。
3、踏步:古代走一步称为一步,走两步称为步。
《论穿越秦朝》
1、巍函、巍山、函谷关。 萧山在函谷关以东。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
2、八荒:四方最远的地方,也指世界。
3、连横,秦国用来疏远六国,使六国联合秦国,从而一一击败六国的策略。 又称“连横”。
4.何从(从,通“纵”):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战略。
5、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 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明盛。 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谢。 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 他们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都是以招揽宾客而闻名的。
6、称霸六合:登基称帝,统御天下。 充当至尊并登上王位。 六合,天地四个方向。
7、捶打天下: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人民。 敲,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低头系颈:表示愿意服从、臣服。 在脖子上系一根绳子以表示投降。
9. 移民:被招募的人。 陈涉奉命镇守渔阳。
10.谪戍:因罪被贬守边关。
11、万辆战车:万辆战车。 表明军事实力雄厚。 周朝制度中,天子出战车数千辆,诸侯出战车数千辆。 后人称皇帝为“万车”。
12、一人闹事:指陈涉起义。 制造麻烦,制造麻烦,率先做某事。
13、七庙:毁了宗庙,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七殿,皇帝的祖庙。
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广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名字,统称为百越,也叫百越。
15、陶铸:春秋越国范蠡。 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国,自号陶朱公。 他因为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名词。
16、戟:一种长柄兵器,结合了矛和矛。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禹州、荆州、扬州、凉州、永州,指中国。
《老师的话》
1、巫医:古代没有巫医之分。 女巫的主要职业包括生日祝福、占卜等,还用药物来治疗人们的疾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经传:六经经传。 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乐”已失传已久。 这是一句古话。 又称“六经”。 又指礼、乐、射、车、书、算六术。
4、传记:①古代讲经著作。 ②传记。
5、读句:古人指词语休止、停顿的地方。 词义已经穷尽的地方,就是一个句子;尚未完成、需要停顿的地方,就是朗读的地方。
《窦娥冤》
1、飘香:指书籍。缼,青白色的丝织物;缼,浅黄色丝织物。 古人常用这两种丝织物包裹书籍或制作书袋,因此被当作书籍的代名词。
2、春季排位:唐宋时期,进士考试在春季举行。 后人把进士考试称为春榜。
3、锣调:古乐有七声:锣、商、角、筝、汴筝、羽、汴锣。 其中任何一个作为主音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音为主的调式称为“锣”,凡以其他声音为主的调式称为“调”。 合起来称为“宫雕”。
4.才(zhī)时:比较高级的政府官员。
5、草稿:上级官员到下级衙门检查刑事、监狱案件。
6、下官:对官员的尊称。
7、《本草纲目》是指我国古代最早的药书。
8、直:相传是春秋末期奴隶起义的领袖。 昔日曾被诬陷“盗志”。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被誉为“圣人”。 强盗之、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9、元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种。 每部元剧只有一个主角。
(1)旦为女角,正旦为女主角,配角有小旦(青年女角)、铁旦(丫鬟)、土旦(不敬的女子)。
(2)莫为男主角,正莫为男主角,配角有小莫(青年男)、外莫(老人)等。冲野(配角)。
(3)靖,俗称大花脸,多扮演性格、相貌独特的人物(一般是脾气不好、行为粗暴的人物),如李逵、张飞等。 靖的次要角色称为副靖。
(4)丑,俗称小花脸,多演男性配角。 (注:元剧中原本没有“丑”字,明本中的“丑”字是明朝所加修改的)(元剧中没有“生”,“莫” ” 表示“盛”)
(5)杂、杂角。 如:波老(老人)、不二(老妇人)、姑(官员)、杰(和尚)、贾(皇帝)、邦老(强盗)、来儿(小男孩、小男孩)等。
辛弃疾的《水龙歌》和《永玉乐》
1、看看五钩:五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弯刀。 它由青铜制成,是冷兵器的模型。 它充满了传奇色彩。 后来,这里被历代文人写成诗篇,成为战场。 报国励志的精神象征。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吴的利器已经超越了剑本身,成为勇敢、坚忍、坚忍的精神象征。
2、神鸦神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就有了秋社。 自宋代以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午日被视为公社日。 唐代诗人王嘉有一首《涉日》诗,主要描写涉日的欢乐情景。
3、风浪居虚:风浪居虚是指西汉将军霍去病登狼居虚山筑坛祭天的功绩。 后来用来指建立杰出的武术,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进行祭祀或举行重大仪式之前,要净化身心,以示虔诚。
2.列表:一座普通的宫殿。 看看宫殿里高大华丽的塔楼。
3、右司:对官员的统称。 古代官员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故名。 (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中最隆重的礼节,九位最优秀的新郎依次迎宾,迎接客人进宫。
5、汤锅:一种古老的酷刑,用沸水煮食。
6. 寿:敬酒或赠送礼物。
7、位于廉颇右侧:秦汉以前,尊右。
8.背刺:背上刺意味着你愿意接受惩罚。 这是向对方道歉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实传记史,记载了西汉历史,班固著。
2、公公:对长辈或长辈的尊称。
3、桀:又称“桀桀”,以竹为竿,饰有牦牛尾。 它是信使持有的token(证书)。
4、假官:临时任职的官员。
5.侦察:侦察。
6、偃氏:匈奴单于配偶的尊称,与皇后一样。
7、蛮族:古代用来指边远的民族。 四夷:中国边陲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民族的总称。 那是东夷、南蛮、北地、西戎的统称。
8、奉差: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 后土:土神,相对于皇帝和天。
10、太监:骑马看守皇帝的太监。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马的官员。
12、上林、上林花园:皇帝的狩猎场,位于长安城西,周围面积三百里。
13、并肩而坐:坐在一起(用于惩罚)。 当一个人犯罪时,相关人员随犯罪行为一起受到惩罚,称为“同坐”或“同坐”。
14、牵连:指一个人有罪,连累他人。 植物原本是指暴露在地面之上的树根,根与根之间有很多联系。
“回来吧,回来吧”
1、三井:古代隐士住宅的名称。 僻处的常见代词有:强洞、五六、沧浪等。
2、皇乡:天帝居住的地方,又称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五湖:泛指太湖地区的湖泊。 一说是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 南昌是五湖之一。
2. 留宿:呆在某处。 沙发,一种狭长、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陈范素不接待宾客,特为许之设榻。 平时他就把它挂起来,只有许纸来看望时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留”之说。
3、仲名鼎世:指大家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会敲钟立鼎,食物就放在鼎里。
4、东宇:太阳升起的地方,意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意思是晚。
6、求缨子:请求皇帝赐予长缨子(长绳),以束缚敌人。 后来他用这个来指代参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在古代,20岁被视为弱年,要举行冠礼,成为成年。
8、扔笔:扔笔参军。 后人把班超丢笔从军的故事称为“丢笔从军”,比喻弃文从军、报国志向。
“快乐的旅程”
1、回: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六气:阴、阳、风、雨、暗、明。
《陈情彪》
1、表:古代大臣向皇帝呈递的文件。
2、时期:一周年穿丧服的人; 锣:穿大锣服(九个月)、穿小锣服(五个月)的亲戚。
3、孝廉:自汉代起就被用来推荐人才的科目。 推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命各郡县每年推荐一名孝廉人。 这一制度在金代仍保留,但方式和限额有所不同。
奖学金:自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科目。 与后世科举考试中的“秀才”有着不同的含义。
4、阆中:尚书省官员。 郎中的下级是主管各部门事务的高级官员,其地位仅次于大臣、尚书、宰相。 阆中本是官名,是皇帝侍从的总称。 他的职责本来就是保护、陪伴,随时出谋划策,准备谋士,下达命令。 它始于战国时期,受秦汉统治。 后世,大臣、大臣、大臣都算各部要职。
5、洗马:又称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指太子。 太子是指封建时代君主立志继承皇位的儿子。 立太子是指确定皇太子,即确定皇位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度。
7. MU:远古时代的州长。
8.狗和马:部长很谦虚。
9. Huangtianhoutu:Huangtian:在远古时代,它是指天堂的天空。 Houtu:在古代,它指的是地球,地球之神。 天地或天地之神的一般术语。 指天地。 在过去,人们有一种迷信的信念,即天地可以维护正义并统治万物。 也称为“ Houtu Huangtian”。
《路是艰难的》
旅行困难:Yuefu的“ Zaqu Song CI”中的曲调名称,这是古代Yuefu道路上的六首歌曲之一,也有“旅行困难”。 内容主要描述了世界上的艰辛和分开的悲伤,通常是从“您失踪”开始的,后来Bao Zhao计划更多。
“牙锣”
1. conc悔:皇帝的con子或王子或王子的妻子“ concubine”; “ Concubine(pín)”和“ Qiang(Qiáng)”:它们都是古老宫殿中的一种女性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concub,地位低于“ Fei”; “媵(yìng)”是指结婚时与古代统治阶级结婚的人(嫁给嫁妆的女仆),并且也可能成为conc悔或conc悔。
2.锱铢:一个古老的重量单位,一个锱等于六泰铢,一个泰铢大约等于一个tael的二十四个。 锱和泰铢的结合非常微妙。
《演员传记序言》
1.参与:正式名称起源于汉朝皇帝时期。 它被称为州长的官员。 它被分为比吉亚的历史和治理历史。 主要职责是负责文件并检测非法晋升。 它在歌曲王朝中被废除了。
2. Tai Lao:也就是说,当古老的皇帝向谢吉献祭时,三只牛,绵羊和猪(shǐ,猪)被称为“ tailao”。 古代牺牲(猪,牛,绵羊等)中使用的牺牲必须在牺牲之前在监狱中提出。 因此,“老”最初是饲养牲畜的笔,在这里是指用于牺牲的牲畜。 根据牺牲的结合,不同类型的类型分为太强和太虚弱。 少牢只有羊和猪,没有牛。 由于牺牲和物体的不同,所使用的牺牲的规格也不同:皇帝太老挝来牺牲国家,王子少用老挝牺牲。
在远古时代,一头牛,一只绵羊和一只猪被用来牺牲,这被称为tailao,绵羊和一只猪被用来牺牲,这被称为Shaolao。 古代人还称Cows为“ Tailao”和Sheep“ Shaolao”。
3.向圣殿投诉:皇帝或王子将在巡逻或与战争相遇等重大事件中向祖先的寺庙牺牲。
4. Huwei:小事。 突然,一千万英寸; 微型,三分之一英寸。
5.演员:将音乐,舞蹈和喜剧作为职业生涯的人,即在古代表演滑稽表演和杂耍的艺人。
6. Zaxi:古老的娱乐形式之一,包括Bai XI,Zale,歌曲和舞蹈戏剧,木偶表演等。
《监狱笔记》
1. Xingbu:也称为Qiuguan和Xianbu。 六个部委(官员,家庭,仪式,士兵,惩罚和工人)之一,负责国家刑法和监狱诉讼。 它是清朝的最高司法权威。
人事部是管理文职官员的机构。 负责定级选拔制度、考试晋级办法、奖励办法、最终报名制度。 类似于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又称天官。
户部主管国家领土、田野、户籍、税收、俸禄及一切财务事务。 类似于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局等部门。
礼部掌管礼务、学堂、科举等事务。 用于检验吉祥、吉祥、军、客、凶五礼; 管理全国学务和科举考试,以及诸侯与外国的事务。 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战争部:负责选择军事附件和军事地位,军械,军事命令和其他事项。 他的负责人是战争部长。 战争部也称为Xia Guan和Wu Bu,战争部长也称为Xia Qing。 类似于当今人民解放部队的一般政治部或相当于当今国防部。
惩罚部:惩罚部是负责国家刑事法令和审查犯罪名称的机构。 与负责检查的监督元和负责最终审判和重大案件审查的达利神庙一起,它构成了“三位法律司法系统”。 与现任司法部和公共安全局类似。
工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管理工程事务的机构。 他掌管土木建筑制度、器物使用方式、渠堰的间距和下沉方法、陵墓的祭金仪式等。 它监督所有土木工程和水库项目,机器制造项目(包括武器,弹药,军用设备等),采矿,冶金,纺织品和其他政府运营的行业,也负责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的权重和措施。 类似于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2. Jingzhao:汉朝首都的首都地区的名称。 这是周王帝国首都和秦朝之都之后的首都地区的名称。 这篇文章指的是简尼县,其中包括清朝的首都。
3. Wucheng Censor Sifang:这是Wucheng Censor Yamen的监狱。 在清朝中,首都进行了检查审查员,他负责五个地区:东,西,南,北部和中部,因此被称为五个城市审查员。
4. Jiumen海军上将:他是中国清朝驻北京的军事人员。 他的正式头衔是“海军上将小步兵巡逻队和第五营的指挥官”。 他成立于Kangxi的13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个大门内外的守卫和访问控制(Zhengyangmen,Chongwenmen,Xuanwumen,Andingmen,Deshengmen,Dongzhimen,Xizhimen,Xizhimen,Chaoyangmen和Fuchengmen)。 他还负责夜行巡逻,消防,负责编译和检查Baojia,禁令,逮捕和监狱刑罚等,他实际上是清朝帝国卫队的指挥官。
5.第十四师的负责人和副副总理:在清朝的早期,司法部建立了14个师。 每个部门的负责人被称为朗宗国,尤恩瓦兰(Yuanwailang)为代理人。 他们集体称为兰古恩。
6. DAPI:斩首。 五个古老的惩罚之一,最初被称为五个惩罚中的死刑,通常被称为斩首。 在Sui王朝之后,它通常提到所有死刑。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文章“文化常识系列:古代惩罚”的末尾的链接)
中国古代的五项惩罚是五项惩罚的集体名称,可以将其分为奴隶制的五个惩罚和封建制度的五个惩罚。 奴隶制的五个惩罚是墨水,死亡,死亡,宫殿和死亡。 封建制度的五个惩罚是指鞭打,杆,监禁,流放和死亡。 奴隶制的五个惩罚在汉朝皇帝之前很受欢迎,封建制度的五个惩罚在Sui和Tang王朝之后很受欢迎。
除死刑外,在奴隶制的五个惩罚中,其他四人也称为体罚。 墨水惩罚也称为纹身(qíng)惩罚。 该人的脸首先被剪下然后墨水,在伤口愈合后留下了黑暗的疤痕。 在汉朝皇帝废除了体罚之后,通过魏,金,苏和唐代没有这样的惩罚,但在五个王朝和宋朝中恢复了。 狮子,金,元,明王子和清朝的脸刺是使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小犯罪,使用了手臂刺。 到清朝的尽头和广光的尽头,它被完全废除了。 这意味着切断鼻子。 在汉朝皇帝废除了体罚后,他用三百个鞭打代替了体罚。 后来,减少了鞭打的数量。 此后,这种惩罚不再发生。 在Xia王朝中被称为Bin的惩罚,在周王朝也被称为肢解。 它是指切断左脚,右脚或双腿。 有人说,在称重垃圾箱时,膝盖被去除。 在秦朝,被称为斩首。 该宫殿也被称为对淫秽,腐败和蚕屋的惩罚。 最初,这是对那些通奸的人的惩罚,但后来是对与通奸无关的人施加的。 cast割是五个惩罚中死亡后最严重的惩罚。 在汉朝东部,这种惩罚被用作资本犯罪的换倒。 Sui王朝法律已正式废除。 DAPI是指死刑。 在QIN和HAN王朝之前有许多类型的处决在繁忙的城市中向公众的尸体),悬挂,lingchi(也写为lingchi),等等。
7. Dajue:在封建时代,被判处死刑的人每年秋天被处决,这被称为Dajue或Autumn Jue。
8. GOU JUE:皇帝在囚犯的名字上贴上了复选标记,并批准了他的立即处决。 在清朝,每年秋天,惩罚部以及九个清朝的官员将审查全国判处死刑的人的名单,详细讨论每个人,并将其分为四个类别:” true”,“暂停”,“可疑”和“可疑”。 那些真实的人会向乔伊报告。
9.束缚:古老的木手铐。
10.木制审讯:指使用木板和木棍等木制酷刑乐器提到酷刑和审讯。
11. Yiguan:指Yiwen和Guanwen。 在旧系统中,“ Shift”用于不属于彼此的政府办公室,而“ Guan”被用于官员互相质疑。 在清朝期间,“关”不再限于质疑。 转移到各个部门,并已将文件发布给平行部。
【(知识点)中国古代课本必修古诗文的文化常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