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学堂八年传承国学经典,3424 名学生踏上文化之旅

更新:05-2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浦江书院成立八年来,共培养3424名学生,通过五年的原文诵读,系统地进入七部国学经典。(资料照片)

“天地有情,万物生发。君子以宽容,天下在心。”孩子们身着汉服,用整齐洪亮的声音背诵着校规。上周末,浦江书院志林班的孩子们在一场别具一格的“毕业典礼”中完成了四书的学习,将进入国学的下一段征程。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王武杰在讲座前接受了孩子们的虔诚膜拜。“你们要把天下放在心里,所以我们下一本书要读的《老子》,讲的是天地万物的道理。”

“不与经典结缘,难成雅人。”2013年春,文化学者、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在上海创办公益国学教育平台浦江书院,至今已有八年历史。如今,浦江书院已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合肥等地开设了101个班,其中上海有80个班。通过五年的原版经典阅读,已有3424名学生系统地走进了国学七部经典。

三年来,志林班的同学们每逢周末都会抽出半天时间,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孔子的人才观、孟子的世界观、春秋战国绚烂的历史时空……他们常背诵的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忧天悯人”,学会了“博学多识,善于提问,善于思考,明辨是非,勤于实践”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创始人,鲍鹏山认为,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每一个理念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和人类道德使命的反思。“文化经典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但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里,连一本完整的经典都没有读完过。”出于对市面上一些国学课教学碎片化的担忧,鲍鹏山创办了浦江书院,“利用课余时间通读经典,也能学到东西。”如今,以“小课堂、大格局”的浦江书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学校、社区纷纷向浦江书院伸出橄榄枝,合作办学。

为凸显传统经典教学的原创性、完整性、系统性,浦江课堂每期学制为“3+2”。前三年为养正心阶段,招收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领悟《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的基本思想。第二阶段为养大,研读《老子》《庄子》《坛经》,培养大格局、宽广视野。前三年课程为公益性质,学费全免,后两年采用学生家庭众筹的方式。随着孩子们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每周末都要挤出半天时间上课,家长和孩子还能坚持下去吗,令人担忧?

“经典自有其魅力,很多孩子要学小提琴、舞蹈,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但尝到经典的乐趣后,哪怕再苦,也不想放弃学习。”浦江书院上海总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认识到以经典为切入点修身立德立人的教育意义。开办8年来,浦江书院光是口口相传,一席难求。6月18日,浦东图书馆新班线上报名开通仅13分钟,120个报名席位就被一抢而空。

浦江书院的老师都是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文史哲专业博士生。除了课本,老师们还会从《左传》《史记》《国语》等其他经典著作中挖掘有趣、有意义的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志林班12岁的曹嘉诺同学本身就是一名历史迷,“老师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最了解三国历史,现在对春秋战国的历史文化着迷。”

“国学经学不能闭关锁国。”鲍鹏山说,将经学与国学专题活动相结合,是浦江书院的一大特色。曲阜孔子节、国学故事大赛、当一日“小老师”、上国学课……浦江书院践行学以致用的教育意义。今年暑假,浦江书院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新开办了“七书研修班”,招收完成五年学习的学生。该课程从综合角度,从四书和《老子》《庄子》《谭经》中梳理出15个专题,让学生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同时,由专业大学老师带领选题、立提纲、写论文——培养“国学小研究生”带着问题和思考重新走进经典。(记者佟伟菁)

【浦江学堂八年传承国学经典,3424 名学生踏上文化之旅】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从论语到易经:宽容他人,以己推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下一篇:文字的魅力:从容字看其丰富内涵与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