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在珠江新城举行,一眼望去,广州地标“细腰”就在眼前。不知为何,我立刻想到了“楚王爱细腰”。于是,我在晚宴上讲了这个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讲完后,我热烈鼓掌。回家后,我又记了下来。
楚王喜欢细腰,出自《墨子·兼爱》:“昔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楚灵王大臣,皆以一餐为筵席,先喘一口气,再束腰,先倚墙,再穿衣,一年而朝,面色黝黑。”
楚灵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王,姓弥,族名熊,本名尉,楚共王次子,康王弟。后杀侄子楚嘉敖,自立为王,即位后改名谦。
楚国最强盛的时期是楚庄王时期。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二十三年就死了,太子继位,是为楚共王。楚共王死后,他的儿子楚康王即位。楚康王在位十五年就死了,他的儿子元即位,是为楚嘉敖王。嘉敖四年,太子威(即熊威)被派为使者出使郑国。途中听说楚王生病,立即返回楚国。太子威入宫询问楚王病情,用帽带勒死了楚嘉敖,又杀死了楚王的儿子默、平夏。
公元前541年,太子卫自立为楚王,是为楚灵王。
在崇尚周礼的春秋时期,魏王杀了楚王,自立为楚王,这种出现方式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楚灵王即位,并没有任何正当理由,但是楚灵王即位之后,却嚣张跋扈,为所欲为,想打谁就打谁,想杀谁就杀谁,无法无天,无人可以制止。
楚灵王的宫殿在哪儿呢?就是比秦阿房宫早300多年的“彰化台(又名章华宫)”。彰化宫又名“细腰宫”,是楚灵王举全国之力,招募近十万工人、工匠,用六年时间建成的,方圆五十里内,才修建完成。
“高台半出云霄,高过万丈,草木齐齐,山川一色。”说的就是楚灵王的章华宫。这座“修建时间久远,举国上下数年才建成”的宫殿,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名宫。
后人说:“苍茫枯草掩映章华宫,昔人笑灵王奢靡。”提起章华宫,总是会提到楚灵王的奢靡荒淫。
“楚灵王好细腰”的故事在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钱,有的喜欢色,有的喜欢酒。楚灵王的品味很独特,他身材魁梧,体态丰腴,却喜欢看别人腰细。
国王的喜好很容易影响人民。
《墨子·兼爱》云:“昔楚灵王喜其臣子腰细,楚灵王大臣皆以一餐为筵席,喘息而束带,倚墙而穿衣,一年而朝廷皆黑矣。”
诗中生动地揭示了“上级喜欢的,下级一定更喜欢”,用事实说明道理,启迪人们。细腰不仅描写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反映了朝中群臣的阿谀奉承。
所以楚王要瘦腰,宫中饿死了不少人。这是指饿死的宫中大臣,而不是后宫里的公主和宫女。这些大臣甘愿用身体和生命去讨好楚王,太没骨气了。楚国毕竟是地方强国,但朝廷里却满是谄媚者。难怪一百年后屈原会跳江。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叫“晏子使楚”,发生在楚灵王时期。
橘子过淮则酸,出自《颜子春秋·内篇杂记》。
晏子要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了,就问大臣说:“晏婴是齐国人,善于言辞,现在他要到楚国来,我要羞辱他,怎么办呢?”大臣说:“等晏婴来了,请让我绑一个人,从你们面前经过,你们就可以问他是谁?”大臣说:“是齐国人。”你们问他犯了什么罪?我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拿酒给他喝。晏子正喝得开心的时候,有两个士兵把一个人绑起来,带到楚王面前。楚王问:“被绑的人是谁,犯了什么罪?”那名士兵回答:“他是齐国人,偷东西。”楚王问晏子:“齐国人善于偷东西吗?”晏子回答:“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的是橘子,长在淮河以北的是枳。橘子和枳只是叶子相似,但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水土不同。现在齐国的人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尴尬地笑了笑,说:“圣人是不能随便戏弄的,我让自己丢脸了。”
橘子长在淮河以外的地方就成了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成了橘子,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了橘子。橘子的味道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一个地方的水土养育了这个地方的人。
楚王喜欢细腰,从古至今,谄媚上位之风一直存在,一种风气要传承下去,要有生存的土壤,有发展的舞台。
这样一来,百姓就遭殃了。所以,最后百姓再也忍受不了了,就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一国之君在荒野中自缢身亡。
【楚王好细腰:从古代故事到现代饭局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