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自2014年1月上线试运行以来,为全国每一位中小学生建立了电子学生信息档案。系统实现了学生入学、转学、毕业、升学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学籍业务管理的精细化,极大方便了学生和家长,提升了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截至2018年12月底,已存学生信息2.46亿人次,毕业学生1.84亿人次,升学学生6.24亿人次,省内转学学生2600多万人次,跨省转学学生500多万人次。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特点
据了解,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生信息更“准”。学籍系统建设二期引入了准实时查重认证功能,在学生办理学籍登记时,进行全国学籍查重,并将学生身份与全国人口基本信息库进行比对,严把学生登记入口,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登记数据质量。对通过全国学籍查重和全国人口基本信息库身份比对的学生,系统将立即发放全国正式学籍号,大大缩短了全国正式学籍号的发放周期。
二是学生跨省转学更“快捷”。学籍系统是学生学籍转学的线上通道,转学学校按规定确认学生入学资格后,在系统中发起转学申请,所有转学手续均可线上办理。学生家长无需来回奔波办理转学手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了进一步加快跨省业务办理周期,学籍系统二期专门建设了“跨省转学统一处理平台”,将跨省业务由分散处理改为在中央跨省业务处理平台上统一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提高处理效率。
三是学生信息查询更“便捷”。学生信息系统二期提供了“全国学生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各级学生管理人员查询学生学生信息。通过系统功能,有效减少跨省转学所需的学生信息证明材料,解决了民众关心的跨省转学问题。学校也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询学生跨省转学情况,为业务办理提供便利。
四是服务监督功能更加“丰富”。利用全国学籍系统提供的动态、实时更新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精准服务已成为教育治理的新常态。2014年建成的学籍系统,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生资助、特殊教育改善计划、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辍学控制、大班额、流动儿童入学、留守儿童关爱、学生体育竞赛、高考报名、民办学校管理、立案精准扶贫、教育质量监测等诸多重要工作和政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按照国务院政务公开要求,在全国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查询服务”,还协助支持新个税征收“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实施。 为方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好地利用学籍系统指导工作、加强监管,学籍系统二期建设还增加了“辍学情况”“大班额”“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业务监测功能,充分利用学籍系统如实记录学生就学情况。(黄伟)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完成,跨省转学平台开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