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写作礼包:
近日,有媒体刊发文章,标题如下:
虽然部分家长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毕竟也有先例,比如之前发现的有毒插画和不当内容。
可是,我们的古典诗词、古典散文,有得罪过谁吗?
相信杜牧若看到今日之情形,也会大呼“无语”、“不公平”。
杜牧的这首《山行记》诗是这样写的:
石板小路斜斜地向上,远处是清冷的山峰,白云笼罩的地方,有一排排的房子。
停下车,坐下来欣赏傍晚的枫林,霜叶比二月的花儿更红。
总体思路是: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倾斜的碎石路,白云生起的地方居然住着几户人家。我停下马车,是因为我喜欢深秋枫林的晚景。深秋霜后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红。
我想问问举报的家长们:一首描绘秋日美景、抒发秋日思念的古诗,怎么会是“下流”的呢?这是否有点想得太多了?
正如作者格十三所说:
心胸越大,龌龊思想的应用范围就越广。
杜牧说的是停车,你却在开车。
近年来,一些家长不断地举报这、抱怨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育改变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然而,我们常常会犯夸大其词的错误。
他们认为,不仅仅是杜牧这句诗,还有“小荷初露尖尖角”、“一朝春夜,值千金”、“日照香炉生紫烟”……
我只想问一下,这些诗有啥龌龊的?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模因。
普通人看到美景,脑子里浮现的只有一个词:好美啊,好壮观啊。
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看到荷花,就会想到“荷叶无穷碧,荷花在阳光下格外红”;
看日落是这样的:“落日与孤雁齐飞,秋水与天一色。”
人们常说,博览群书,自然风光,而让你“自然风光”的,就是我们的古诗词。
它省去了贫乏的文字,弥补了不能表达思想的遗憾,点缀了独特的意境。
如此优美的汉语、如此优美的古诗词,明明应该弘扬、传承,却被如此扭曲、解读,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令人愤怒。
连严肃的古诗词,都被打上了色情的标签,实在可笑。
但一些愤怒的家长举报的案件数量远不止这些。
真是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不能报道的事情。
前段时间,有家长举报学校给孩子上健康课,称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对小学生不好,在家长群里嚎啕大哭,辱骂老师,还屏蔽老师,害得老师委屈得哭了。
如果你问我,那就直接屏蔽他们吧。这样的家长早就应该被要求退出群了。
至今,仍有许多父母用“我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或“我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这样的话来回避孩子“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履行好性教育责任,孩子遭遇成长风险的可能就会降低,这是好事,怎么能说是“不良诱导”呢?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曾写道:“我一看见短袖,就想到白皙的胳膊,赤裸的身体,生殖器……”
讽刺的是,一些原本无害甚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有些人眼中,经过层层的性幻想和道德夸张,被放大成淫秽、猥亵、不道德的事情。
一百年后,这群人不但没有醒悟,反而更加恶劣。
不要犹豫地对别人抱有最坏的期望——现在总有一些人秉承这种精神。
他们的口头禅是“我这么做只是因为我想要……”,“想要”后面的内容通常都是无法无天、人神共愤的,展现了人性中微妙、黑暗、深不可测的一面。
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一张截图、一句话、一个断章取义的单词,都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的黑暗世界。
当你在微信上自拍时,看到一个女孩戴着珠宝,你会说她一定很单纯、很虚荣;
当你看到一个女人化着浓妆,穿着名牌衣服,你会说她一定有人包养;
当你看到一个男人娶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人时,你会判断这个男人一定是个舞男......
偏见源自心胸狭隘,当一个人对别人怀有恶意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恶意。
因为我的内心不够阳光,缺少正能量,所以不愿意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一切。
他们习惯于只看表面现象,不去深入了解,所以他们过着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卑微的生活。
有一句老话说,当你用手指指责别人时,请记住还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
当我们批判自己认为的“恶”的事情,或者抵制自己认为的“恶”的事情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变得“恶”,比如网络暴力。
当你凝视深渊时,不要忘记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
他们视力好,身体强,年华老去,前途光明,但在生活中却对一切都视而不见,表现得像“睁着眼睛的盲人”。
比如有的人对这不满,对那不满,瞧不起任何人,态度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人拒绝接受任何新事物,拒绝与时俱进学习,对好事视而不见,成为视而不见的“盲人”。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生态环境,破坏自然,影响他人生命健康,只顾钱,不顾人。
还有一些人,虽然物质条件很好,但眼神却很浑浊,愤世嫉俗,对一切都抱怨不已,总觉得“还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甚至对比自己优秀的人“羡慕、嫉妒、憎恨”……
这一切症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眼睛失明”,但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心盲”。
正是“心盲”造成“眼盲”,让人看不到一切美好,鄙视一切进步,忽略一切新生事物。
这样的人,表面上看上去很健康,但其实内心却陷入了无底黑洞。
所以,心智的盲目比文盲更加可怕!
比如前面提到的为了下一代“献身于举报事业”的家长,举报古诗词、举报健康课等。
或许,他们没有上过学,没有读过书,但有知识不代表有文化。
他们不会教孩子多读书、多学习传统文化,也不会想办法做好家庭教育,只会把重心放在文化瑰宝、经典诗词上,开发孩子那无知的潜能。
很难想象这样的父母能够引导孩子走上光明的未来之路。
林清玄曾说过:
我们不仅要常常擦拭心灵之镜,看清世界的真相,更要照看心灵之镜,以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要成为“文盲”,这当然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有干净的心态,避免“心盲”。
心灵美则万物美;心灵纯洁则处处生发美丽。
点亮【点赞】+【在看】,愿每个人眼里有光,心里有光,走在温暖又光明的世界里。
本文最初发表于《中国研究与生活艺术》
推荐文章
●
●
●
●
欢乐
欢迎
关闭
笔记
文章征集助理
这里有
最新最全
提交信息
【停车枫林晚 家长举报山行,杜牧大呼冤枉,这首古诗到底哪里污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