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提交任务#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共同的话题——传统。
当我们听到“传统”这个词时,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主要是指代代相传的思想、信仰、艺术、制度等文化传统。
传统—— 传统
传统的作用是维持文化的连续性并为社会提供秩序和意义。文化传统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的生命和血脉,是民族的根本和灵魂。
在中文中,“传统”一词意味着代代相传的东西,例如“保留工具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用tradition这个词来表达传统。启蒙运动之后,尤其是现代思想传播之后,传统一词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在英语中,“传统”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即传统思想、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另一个是宗教中的技术术语。指的是“宗教本身的实质性延续和继承”。例如,伊斯兰教传统和儒家传统,是指宗教自产生以来经过漫长历史的持续现实和传承。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某种传统思想、文化、风俗、习俗等。
如果我们用一般意义上来解释宏大文化或文明的传承,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儒家思想等负面语言的陷阱。如果我们按照传统一词的一般意义来解释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有保守、倒退、严格、不进取的内涵,但这实际上是带有贬义的意思,容易产生误导,不利于儒家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同样,当这个词用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上时,它的含义与现代思想和现代人的观念恰恰相反。所有这些宗教和信仰都给人一种复古、保守、不进步和偏执的印象。
生活在现代思想之前的人们永远不会问“传统”是什么。因为它们完全融入了传统本身,就像鱼不在乎“水”是什么一样。这是一个大问题。
但什么是真正的传统呢?这里我引用一位现代宗教哲学大师的话。
传统是指通过使者、先知、化身(智慧的化身)、圣言(逻各斯)等各种形象向人类揭示或展示的,实际上是神圣起源的真理或法则,意思是揭示。或向人类显现。这些法则的所有形式的推导和应用遍及整个宇宙和各个领域,如法律、艺术、社会结构、科学、建筑等。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一般意义来理解“传统”,我们必须找到“传统”一词的替代词,例如“传统”、“圣道”、“圣真理”和“圣行为”。
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代替或者替代“传统”这个词呢?为什么不至少让它的意义不那么明显呢? 据了解,汉语中有一个词叫“道统”,指的是宋明理学家所称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体系。他们认为自己继承了周公、孔子的道统。 《宋史·朱熹传》:“圣道相散于正书,圣经之旨不明,道相自始不明。”儒家的继承体系自始至终。
伊斯兰教也有一个阿拉伯词来形容这种一致和连续的继承制度。它是al-Islam al-Assny。这里的圣行是指先知穆罕默德,即所有穆斯林的言行和启示。 “Sunnah”或“Sunnah”这个词在全世界都很熟悉,但这个词也对应于伊斯兰教中温和的“民粹主义”宗教。
以伊斯兰教为例,如果你称它为“传统伊斯兰教”,就会有保守、倒退、不进步的嫌疑;如果你称它为“正统伊斯兰教”,就会有保守、倒退的嫌疑。或者说不进步。使用“伊斯兰教圣行”与伊斯兰教学术界结盟,将其与正统什叶派混为一谈,狭隘了伊斯兰教本身的传统。
综上所述,有学者认为,“神圣伊斯兰教”是用来形容伊斯兰教“风筝古教”一贯的、持续的“传统”。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儒家经典《中庸》中说:“命曰性,性曰道,修道曰教”。这段话直接阐明了儒家传统的神圣性及其与人性的联系。后来宋代大儒张载说:“思天地,定民,承前代圣人绝学,建世太平。”儒家思想是从周公发展而来的。孔子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千年的传教传统以及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关系现在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表达。
然而,如果我们回到“传统”这个词的含义,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一个词能够正确对应“传统”这个词,只要我们看看主要的传统语言仍然盛行于当今世界。道教和儒教中的“道”,佛教和印度教中的“法”,伊斯兰教中的“迪努”等词语,都与“传统”一词的含义密切相关。 " ,并不相同。但伊斯兰教、道教、儒教、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等正统宗教所建立的宗教世界和文明传统,都可以说是“圣道”。
之所以用“圣道”这个词而不是“传统”这个词,是因为,对于伊斯兰教来说,真主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圣人和圣人有一个使命。让他们带领人们走上圣路,追求真理,弘扬天道,完善人性。对于中国的儒家文明来说,从孔子、孟子、荀子到韩愈、柳宗元、王阳明,这是始终如一、一贯的“道家”,虽然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但并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神圣的宗教传统是不同的。
当我们谈论中华文明中的“道”时,我们实际上指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所说的“团结”,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支撑中国人民不断发展的内在本质。精神动力体现了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这种“正统”的痕迹,体现了建设现代文化的使命感。
中国文化中的这种天,不是神,也不是独立于宇宙之外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而是存在于宇宙之中,居于人心之中,融万物为一的存在。中国文化的几乎所有秘密都蕴藏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之中。天道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体系,中华民族的思维逻辑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框架之上的。人类与天地万物同源同根。人能通达天道,自强不息,接受世间万物。天地、人与自然、以人为本、慈善为本的观念,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天人关系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美学关心的不是“美的观念”或“美的知识”,而是生活的体验。中国人把宇宙和生命视为一个大生命,生命相互映照、相互激发、相互融合。舒适与自在是中国美学话语的核心,体现了中国文化在美学领域的主导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何为传统?,何为传统音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