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民国年画、画册中常见的题材,但大多画风比较简单或造型过于夸张。这套《二十四孝》色彩鲜艳,造型朴实,画工精湛,每幅画背面都用书法临摹故事原文,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周百胜,江苏常州人,定居上海,擅长工笔古装人物设色画和水彩笔历法画,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历法画家之一。这套《二十四孝》就是他的工笔代表作。
虞舜是瞽叟之子,他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固执,母亲愚昧,弟弟项傲慢。禹在骊山耕田,有象为他耕田,有鸟为他除草。他的孝心如此深厚,尧帝听说后,赐他九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为妻,然后把王位传给了他。
周老来子孝顺父母,温情脉脉,年逾古稀却从不称老,常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与父母嬉闹,还端水上堂,装作跌倒在地,模仿婴儿啼哭声,逗父母开心。
周朝的檀子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父母年迈,眼睛又有病,想吃鹿奶,檀子就披上鹿皮,深入深山,到鹿群中去取鹿奶给父母喝。一个猎人看见他,要射杀他,檀子说了实话,才得以幸免。
周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寒,常吃野菜,挑米给父母,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父母死后,他带着百辆车,万畦粮食南下楚国,坐在席上,用一排鼎吃饭。他叹息道:“即使我想吃野菜,挑米给父母,我也做不到。”
周朝曾参,字子鱼,非常孝顺母亲。曾参在山上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的母亲不知所措,见曾参不回来,就咬了他的手指。曾参突然心里一痛,扛着柴回去,跪下问原因。他的母亲说:“有急客来,我咬手指头来通知你。”
周人闵孙,字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娶继母,生二子,衣棉袄;闵孙妒忌其父,衣苇袄。其父令闵孙赶车,闵孙觉寒,下巴失落。其父查出原因,欲除掉继母。闵孙说:“母亲在,子冷;母亲不在,三子孤苦。”其母听后,懊悔不已。
前汉文帝,名恒,是高祖第四子,初封为代王。他的生母是薄太后,文帝十分疼爱她。文帝的母亲经常生病,文帝三年不睡觉,不脱衣服,不吃药,除非亲口尝出,他的仁孝天下闻名。
汉代的蔡顺自幼父母双亡,对母亲十分孝顺。王莽之乱时,天下闹饥荒,他采摘桑葚,单独装在容器里。赤眉土匪看见他,便问他。蔡顺说:“黑的给我母亲,红的给我。”土匪被蔡顺的孝心感动,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只牛蹄。
三国时期,吴国的孟宗,年幼丧父,母亲年迈,病重。冬天,他想煮竹笋做汤。孟宗不知如何是好,便到竹林里,抱竹而泣。他的孝心感动天地,不久地面龟裂,冒出几根竹笋。他把笋带回家,煮汤给母亲喝。吃了之后,病就好了。
晋王祥,字修政,自幼丧母,继母朱氏心肠歹毒,常在父亲面前说他坏话,因此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有一次,他想吃生鱼,天寒地冻,祥就脱下衣服,躺在冰上吃。忽然,冰块自己化了,跳出两条鲤鱼,祥带回家去供奉母亲。
晋朝的杨祥,十四岁时,有一次随父亲冯到田里去割很多粟,结果父亲被老虎拖走了。当时祥手无寸铁,但只知道有父不见身,便跳上前去掐住了老虎的脖子,老虎也死了,父子俩才得救。
晋国人吴猛八岁时,对父母十分孝顺。他家境贫寒,床上没有窗帘,每到夏天的晚上,他的皮肤上就聚集了许多蚊虫,他任由蚊虫啃食自己的油脂和血液,却不驱赶蚊虫,生怕蚊虫离开他而去吃掉父母。他对父母的爱是无比深沉的。
南齐耿乾楼,为禅陵令,到县未十日,忽感惊恐,汗流浃背,辞官归家。其父病,才两天,太医说:“欲知病重,尝尝屎苦不苦。”乾楼尝了,心里十分担忧,夜里向北极星叩头,请求代父死。
唐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日梳头洗漱,到堂上看护姑母。姑母一粒米未吃,几年后才痊愈。一天,她病倒了,众长幼齐聚,她宣告:“我无以报答恩情,愿子孙后代也像我孝顺你们一样孝顺我。”
宋代黄庭坚是元符年间的一位史官,他非常孝顺,虽然是贵族,却一心侍奉母亲,每天晚上亲自为母亲擦便池,尽到做儿子的义务。
宋朝的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因继母妒忌而被嫁出去,母子俩五十年未见。神宗年间,他辞官去秦,对家人发誓,不见母便永不归来。后来,他在通州游历时,找到了儿子。那时,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汉代的姜氏对母亲极为孝顺,他的妻子庞氏对姑母更是贴心。姜氏母亲喜欢喝河水,河水离家有六七里地,所以他的妻子就出去取水给她喝。她还喜欢吃鱼生,夫妻俩经常做鱼生。她一个人吃不下,就叫邻居的母亲一起吃。突然,家旁涌出一股泉水,味道就像河水一样。每天泉水里都会跳出两条鲤鱼,她拿去祭祀。
后汉陆绩六岁时,在九江遇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来迎接他,绩怀里抱着两个橘子。回来后,绩鞠躬告别,把橘子扔在地上。袁术问:“陆绩做客人,怎么怀里抱着橘子呢?”绩跪下回答:“我母亲爱吃橘子,我要拿回去送给她。”袁术非常惊讶。
后汉黄香九岁丧母,他十分思念母亲,乡亲们都称赞他的孝心。他勤劳作夫,尽心侍奉父亲。夏天炎热,他为父亲扇枕头、凉席,给父亲降温;冬天寒冷,他用身体去暖被子、凉席。巡抚刘祜对此十分惊讶。
后汉江歌自幼丧父,与母亲独居。后汉时,有一次叛乱,江歌背着母亲逃难,途中多次遇到土匪,有的要抢劫他,江歌哭诉母亲还活着,土匪不忍杀他,便流落下邳,衣不蔽体,靠打工养活母亲,母亲的一切所需,江歌都供养在他身上。
魏王夫对父母极为孝顺,母亲在世时,他非常怕打雷,母亲死后,就埋葬在山中。每逢风雨交加,他便听见阿香打雷的声音,跑到坟前,跪下哭喊:“夫来了,母亲,你别跟我走。”
汉朝的丁兰,自幼父母丧亡,无人赡养,他思念父母,便雕了一个木像,视若无睹。他的妻子对他不敬已久,用针刺伤了他的手指,血流如注。木像看见丁兰,眼泪流下来。丁兰问出原因,便抛弃了妻子。
汉代董永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卖身借钱为父亲办丧事,临行还债时,路上遇到一个女子,向他求婚。两人来到主人家,主人要他们织三百匹丝才回来。一个月后,织完了,回到淮阴会所,与董永告别便走了。
汉朝的郭巨家境贫寒,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他的母亲曾减少粮食给他吃。郭巨对妻子说:“我们家境贫寒,没有能力供养母亲,儿子又夺走了我们的粮食,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儿子埋了呢?我们可以再生一个儿子,但不能再生一个母亲。”妻子不敢违抗。郭巨便挖了一个深三尺多的坑,忽然发现一鼎金子,上面写着:“这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礼物,官不许拿,人也不许拿走。”
【二十四孝图录:周柏生工笔彩绘佳作,传承古代孝道文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