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振介绍,研究团队历时一年,收集了内蒙古210个文化符号,通过研究筛选出30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个文化符号。
2015年,内蒙古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内蒙古大草原、马头琴、那达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姐妹、蒙古语、敖包、蒙古马、红山玉龙。
内蒙古草原是指以北部呼伦贝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的林缘草甸草原,也是中国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和旅游胜地。西部是戈壁沙漠地带,黄沙茫茫。高原上沙漠骆驼的影子与草原翠绿的草儿相映成趣。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时代。相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把中国马头琴带回欧洲。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改革创新,马头琴在表现力上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乐器的音色纯正、优美、甜美,低音深沉,中音明亮,泛音清澈优美,旋律悠扬。无论是旋律强劲的乐曲,还是节奏轻快活泼的乐曲,在马头琴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2003年11月7日,“马头琴”被列入第一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头琴通常是一人独奏,一边思考,一边欣赏,一首乐曲可以表现和表达所有的欢乐和悲伤,马头琴的音乐可以释放情绪,单人演奏难度很大,对音质和音准的要求极高。
【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传承历史,彰显特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