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忆秦国》是唐代诗人周朴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采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哀草、古迹、苍山、落日、黄沙等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怀念往昔、感慨当下的心情。诗在节奏上用了标准韵脚,排比工整,语言平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朴《春忆秦国》的阅读答案和翻译欣赏,欢迎阅读,希望您喜欢。
周普《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及译文分析
春忆秦时
周璞
荒凉的乡村景象足以让人失去灵魂;泾河在远处的村庄旁蜿蜒流淌。
牛马放牧,春草凋零;田地耕耘,古迹犹存。
傍晚山上云雪弥漫,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绿树朦胧。
行过数里黄沙路,不忍回首思念沁源。
[笔记]
①周溥(?~878):字太溥,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悲痛欲绝;这里形容极度悲痛。
③泾水:渭水支流,位于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领土。
【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一下。
2. 你认为这首诗如何处理情境与写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抒发怀念、悲凉的心情。诗人望着春天的泾河岸,不见春草,只见古迹,行人路已黄沙遍地。想到当年秦朝的强大,又看到唐朝的没落,眼前一片苍凉,不禁感到“不堪回首”。
2、①场景引发情感;②情感通过场景表达;③悲伤的场景表达悲伤的情感。
【关于作者】
周溥(?-878年),唐代诗人,字建肃,号太仆,吴兴(今属湖州)人。先隐居嵩山,后逃亡福州,寓居石鸟狮山寺。他淡泊名利,隐居山中,常与山僧刁叟交往。他是方干、李聘的诗友。巡抚杨发、李晖招他时,他拒绝前往。后因拒绝参加黄巢起义军而被杀。死后,好友和尚娄浩整理其遗作,收录诗百首。周溥作诗,字斟句酌,月圆时方能作一联一句。时人谓之“以月锻一岁”。往往他一首诗未写完,好句便被广为传诵。 他的《东陵水》有“禹势不处处,江声西流”之句。有一位文人路上遇见周溥,故意读成“江声东流”,背诵完骑驴飞快逃走。周溥急忙跑了好几里路才追上他,对文人说:“溥的诗说‘江声西流’,你为何说‘东流’?”成为福建一时笑谈。其他名句还有“山鸟晨喧,雨后杏花稀疏”、“寒雨聚古墓,高鸟落霞明”、“高情千里外,长笛初起”等,都是他的名句。《新唐书·文艺学刊》收录有诗集2卷,现已佚失。 《全唐诗》收录其诗15首,编为一卷。
【翻译】
春天,放眼望去,原野上,荆河蜿蜒流过远处的村庄,心里有种无尽的忧伤。
心中升起一丝悲凉。无数牛马的放牧,让平原上的春草都枯萎了。耕耘过后,发现一块古碑,证明这里是秦国旧址。雪山在黄昏中更显荒凉,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更暗。走了几里地,还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太荒凉了。想想秦地昔日的繁华,确实不堪回首。
【欣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前六句描写了诗人眼前的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怀念往昔、悲凉现在的心情。
第一句统领了整篇文章,指出作者的心情极度悲伤,这是由他在荒野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河在远处的村落旁蜿蜒流淌;由于放牧牛马过多,春草已不多见;荒野中的田野无人耕耘,只有秦朝的古迹尚在,尚可证明此地昔日的繁华;天色已晚,云雪笼罩苍山,几缕炊烟伴着落日,绿树显得格外昏暗,旅人之路满是黄沙。看到这凄凉的景色,想想当年秦国是多么的强大,再想想唐朝的没落,眼前这般凄凉的景象,于是“不堪回首”的情怀油然而生。
诗中运用了触景生情、寄情于景的手法,用泾河、春草、古迹、苍山、落日、绿树、黄沙等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的悲凉。诗人望向春天的泾河岸边,不见春草,只见古迹,旅人之路满是黄沙。想到昔日的秦国多么强大,又看到唐朝的没落,眼前的荒凉景象,他油然而生“不堪回首”的感觉。
在场景的处理上,诗人借用唐代特有的凄凉景色,表达了对唐朝衰败的悲叹;下联则运用了拟人手法,对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本首诗韵律标准,排比工整,以景抒情、以景抒情、描写悲凉景象以抒发悲凉之情的写作手法,在情感上蕴含着低落、落寞的情调。
扩张
《春尽》译文赏析
原来的
南楼春至,雪已散,花开灯节。细雨微凉,我倚栏而行。
别凭栏望烟水层层,晚霞笼罩下的京城究竟在何处。
古诗词概论
《昭君远·春来南楼雪尽》是宋代诗人万齐永的一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思乡之情。
翻译
随着春季的到来,南塔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元宵节期间鲜花盛开。
刚下过雨,气温有些凉,我一个人倚在栏杆上。
不要太频繁地靠在栏杆上,因为当你向外看时,你只会看到层层的烟雾和水。
汴梁在哪?黄昏云雾缭绕。
笔记
①元宵节:指元宵节期间。
②花讯:指鲜花盛开的消息。
赞赏/欣赏
这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古朴深沉,清新淡雅,曲折离奇,婉转动人,抒发了思乡之情。
上篇前两句描写客舍元宵节。雪去日暖风和,春回大地。《吕氏春秋.归心》云:“春风不靠(不如期而至),则花不开。”所以,花开时的风叫花兆风。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宵,正是赏灯时节。这个“元宵节”的花兆是“小桃”,在元宵节前后盛开,形似垂枝海棠。欧阳修《小桃诗》云:“初见今年头枝”。所谓“惊”,就是南楼春已至,正值元宵节,小桃花开得如梦初醒。
第三、四句写诗人倚在“南楼”的栏杆上,是“元宵花讯”的延续。诗人独自倚在栏杆上,肯定不在人群之中,也分不清那份寒意是因细雨而来,还是因客人的忧伤而来。
“别常常倚栏”这句过渡句,更增添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所以他说他不应该倚栏,因为倚栏只能“看烟水层层”,而烟水层层和群山遮住了他望向故土的视线。下一句“景华何处寻”,全是寻觅,说明他不能止步。“景华”指京城,也就是汴京。最后还是推辞:“晚霞遮蔽”,意思是还看不见。这句话好像用了李白的诗句“总因浮云能遮日头,难见长安”,既描写了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心情,的确是比喻。
此诗文质优雅,感情丰富,应为诗人的代表作。
【周普《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及译文分析】相关文章:
周普《春忆秦国》诗赏析09-29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10-29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10-16
唐诗赏析:春忆秦国11-26
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欣赏08-24
《卖花·往事追忆》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12-25
白朴《天荆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欣赏11-02
《春日》阅读答案及欣赏12-30
春田园读书答案 唐耕译文赏析12-28
【春日秦国怀古:借景抒情,追古伤今,感受诗人的哀愁】相关文章: